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84953
  • 作      者:
    沈德立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沈德立,男,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心理学会会士。1956年毕业于河北天津师范学院教育系,是张述祖先生的学生。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和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7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专长于实验儿童心理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第一章至第三章,下篇第四章至第十一章。<br>    上篇为理论篇。本篇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和心理学理论、心理健康理论以及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意义。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任务和特点出发,分析了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作用。从围绕着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形成的内外因素,阐释了理论方面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这一新概念,并将概念的含义规定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指青少年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影响或决定着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具有内源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其结构包括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应对风格、动力系统、自我、个性素质、人际素质、适应等方面,作为心理健康素质的每一个方面,都具有其特定的含义。根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界定,对国内外心理健康概念、青少年心理素质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献回顾。<br>    下篇为调查研究篇。本篇根据本课题的调查结果,分别以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应对风格、动力系统、自我、个性素质、人际素质、适应8个分量表为主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调查研究的取样年龄段是11、12岁~17、18岁的个体,以年龄段最符合青少年界定标准的初中生与高中生为主要取样对象,适当向两头延伸,即包括了小学生和大学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南、西北等行政区域所属的23个省、市、自治区,从小学到大学的51 399名青少年。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最后获得44 063名被试的数据,有效率占总调查人数的85.7%。
展开
精彩书摘
    所谓发展任务是指在人的一生之中,需要完成一定的社会文化所需要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有助于个体迎接新的人生挑战;而个体没有完成这些任务,则会使其在实现新的人生目标时遇到困难。哈维斯特认为,不同年龄的个体所面临的发展任务是不同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个体需要解决的任务也会发生变化。哈维斯特还指出,个体成功地解决某一人生阶段的发展任务,会使其生活更加幸福,而没有成功地解决某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则会导致个体生活上的不幸,并在未来的发展中遇到困难。<br>    发展任务源于个体生理成熟、个人的资源和社会压力。在哈维斯特的发展任务中,第一部分是生理方面的,第二部分是心理方面的,第三部分是社会性方面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与同年龄男女青少年形成更为成熟的人际关系;第二,发展男性或女性社会角色;第三,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并有效地使用身体;第四,从情感上与父母独立;第五,获得经济独立的保障;第六,选择职业并为其做准备;第七,准备结婚和家庭生活;第八,发展作为公民所需要的知识与态度;第九,发展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第十,形成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观体系。<br>    奇克林于1969年出版的《教育与自我同一性》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生发展任务是:第一,培养能力;第二,控制情绪;第三,培养相互信任的独立性;第四,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第五,建立自我同一性;第六,发展个人目标;第七,实现整合性。其中,前3项任务是低年级大学生所需要解决的发展任务;后4项是高年级大学生所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br>    温斯顿等人在研制《大学生发展任务及生活模式评定量表》时,提出大学生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包括11项内容:第一,事业计划;第二,学业规划;第三,文艺参与;第四,生活模式计划;第五,学术自主;第六,情绪自主;第七,独立生活;第八,人际自主;第九,朋辈关系;第十,包容能力;第十一,健康的生活模式。
展开
目录
上篇 理论篇 1<br>第一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概述 3<br>第一节 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意义 3<br>第二节 心理健康素质研究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6<br>第三节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因素 12<br>第四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本质与结构 13<br><br>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综述 18<br>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概念及标准的研究 18<br>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研究 21<br>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 28<br><br>第三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工具的编制 33<br>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33<br>第二节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各分量表的编制与验证 38<br>第三节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验证研究Ⅰ:基于5万名青少年调查结果的信度、效度研究 56<br>第四节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验证研究Ⅱ:不同应对风格者实验性应激研究 59<br><br>下篇 调查研究篇 73<br>第四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认知风格的研究 75<br>第一节 问题提出 75<br>第二节 研究方法 76<br>第三节 结果 77<br>第四节 讨论 105<br>第五节 结论 108<br><br>第五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归因风格的研究 109<br>第一节 问题提出 109<br>第二节 研究方法 110<br>第三节 结果 111<br>第四节 讨论 136<br>第五节 结论 138<br><br>第六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应对风格的研究 140<br>第一节 问题提出 140<br>第二节 方法 141<br>第三节 结果 142<br>第四节 讨论 180<br>第五节 结论 183<br><br>第七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动力系统的研究 184<br>第一节 问题提出 184<br>第二节 研究方法 185<br>第三节 结果 186<br>第四节 讨论 226<br>第五节 结论 229<br><br>第八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自我的研究 230<br>第一节 问题提出 230<br>第二节 研究方法 231<br>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232<br>第四节 讨论 275<br>第五节 结论 277<br><br>第九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个性素质的研究 278<br>第一节 问题提出 278<br>第二节 研究方法 279<br>第三节 结果 280<br>第四节 讨论 322<br>第五节 结论 324<br><br>第十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人际素质的研究 326<br>第一节 问题提出 326<br>第二节 研究方法 327<br>第三节 结果 328<br>第四节 讨论 349<br>第五节 结论 353<br><br>第十一章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的研究 354<br>第一节 问题提出 354<br>第二节 研究方法 355<br>第三节 结果 356<br>第四节 讨论 391<br>第五节 结论 393<br>总结 395<br>参考文献 402<br>后记 41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