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管理与伦理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
学校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从根本上就是一个伦理问题。麦格雷戈曾指出:“每一管理决定或行动背后都隐藏有关于人的本性和行为的假设。”孔茨也认为“凡主管人员,不论有意还是无意,在他们的头脑里一般都有根据自己对人的某种假设而形成的关于个人和组织行为的模式。这些假设和有关理论都影响着他们的管理行为”。前文述及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是整个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建设的人学基础和逻辑前提”。人性假设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伦理问题,因为它在理论上不仅要回答“人性是什么”,而且要回答“人性应当是什么”,前者代表着对人性的依循,后者代表着管理过程中对人性的改造和提升。与学校管理一样,伦理学也离不开对人性的理解。人性理论预制伦理学的理论建构,也引导伦理学返归价值科学和人学主题。但伦理学的“人”首先是“现实的人”,这种“人”是个体性与整体性即二重性的存在物。人存在的二重性决定了人的需要或利益的二重性。作为个体的存在,人都有维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即个人利益;作为社会的存在,人都有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即社会共同利益。因此,人的需要或利益也表现出二重性即利益的个体性和整体性。利益的个体性使人的道德成为可能,整体性使道德成为必要,所以道德需要成为人的本质需要之一。而说人有道德需要,实质上是对人作了善的评价。因为道德不过是善的另一种说法。石里克就曾把道德与善等同:“伦理学问题涉及‘道德’,或道德上‘有价值的东西’,涉及作为人类行为的‘标准’或‘规范’的东西,涉及要求于我们的东西。”“伦理学问题是关于‘善’的问题。”由此看来,管理与伦理在对人性的理解上是共同的,都对人性作了善的价值评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