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科书的身份复杂而特殊。从形式上看,它是课程的化身;从内容上看,它是教育教学目标的载体;从功能上看,它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历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都涉及到了教科书内容改革。
当代教科书内容改革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不在于编制技术的提升,而在于编制理念的更新。综观既往的教育实践,教科书内容改革不外乎采取两种策略:或是量的删繁就简,或是质的结构性革新。在过去的大半个世纪里,我国历次的课程教材改革大多囿于从量的层面去考虑教科书的内容,但是,正如教育学家吕达先生所指出的:教科书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应当只做加减法——一谈三个面向,现代科技,知识经济,国际竞争,就做加法;一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就做减法。当然,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改革是对传统的扬弃,它不是非此即彼,不是全盘推翻。
探索教科书内容改革的规律和策略,就必须首先对教科书的本质、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对教科书的编制理念有准确的把握,对教科书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全面的洞察。《中小学教科书改革研究》定位于教科书改革基本理论研究,力图综合当代课程与教学领域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因应政治、文化、教育发展的时代吁求,探索教科书改进、革新之路,期望能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一种探索思路或视角,为关注教科书得失的一线教师提供一本了解概况、开阔视野的参考读物。从结构上看,《中小学教科书改革研究》前四章为理论篇,重点探讨了教科书本质、功能及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等问题;后四章为策略篇,针对在快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下,由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社会要素给教科书改革带来的新挑战,探索了相关应对策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