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教育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40276442
  • 作      者:
    张松主编
  • 出 版 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是在黄河明教授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一书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以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的教育应用技能为目的,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现代教学媒体、数字化媒体素材的获取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书后附有实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br>    《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可以作为高等师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教师教育以及教育技术人员培训教材,还可供各类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相对评价<br>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常模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范围广泛,测验成绩主要表明学生学业成绩或能力的相对等级。由于“常模”近似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往往形成正态分布。利用相对评价可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便于比较个体学习成绩的优劣,这是其优点;不足之处是基准会随群体的不同而变化,这时评价标准不能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因而不能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br>    2)绝对评价<br>    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再把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其优劣。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作“标准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范围较窄,就是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测验成绩则直接反应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绝对评价的优点是可以直接鉴别各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使每个被评价者清楚地看到自己与教学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因而可为改进教学指出明确方向;缺点是不易分辨出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真实差异。<br>    3)自身评价<br>    自身评价是指把被评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一个被评对象的若干面相互比较。其目的是比较被评对象的自身状况,判定该对象在自身发展或自身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br>    (3.)按照评价方法分类<br>    1)定量评价<br>    定量评价是指收集数据资料,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对某项活动作出量化结论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分数、智力测试分数等。<br>    2)定性评价<br>    定性评价是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描述、概括等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如评语、总结等。<br>    4.教学评价的原则<br>    为了做好各种教学评价工作,必须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确立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为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准则。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几条原则。<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br>1.1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br>1.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br>1.1.2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br>1.1.3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br>1.2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br>1.2.1 学习理论<br>1.2.2 传播理论<br>1.2.3 媒体教学理论<br>1.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br>1.3.1 信息时代对教育人才的要求<br>1.3.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br>思考与练习<br><br>第2章 现代教学媒体<br>2.1 声音媒体<br>2.1.1 扩音教学媒体<br>2.1.2 录放音教学媒体<br>2.1.3 声音媒体教学应用<br>2.2 图形媒体<br>2.2.1 投影器<br>2.2.2 视频展示台<br>2.2.3 数码照相机<br>2.2.4 图形媒体数学应用<br>2.3 图像媒体<br>2.3.1 电视基本知识<br>2.3.2 录像机<br>2.3.3 摄像机<br>2.3.4 激光影碟机<br>2.3.5 MP4播放器<br>2.3.6 图像媒体教学应用<br>2.4 多媒体<br>2.4.1 多媒体的概念<br>2.4.2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br>2.4.3 多媒体教学应用<br>思考与练习<br><br>第3章 数字化媒体素材的获取和利用<br>3.1 声音<br>3.1.1 声音的获取<br>3.1.2 声音的存储<br>3.1.3 声音的加工<br>3.1.4 声音的利用<br>3.2 图形<br>3.2.1 文字<br>3.2.2 图形<br>3.3 图像<br>3.3.1 图像的获取<br>3.3.2 图像的存储<br>3.3.3 图像的加工<br>3.3.4 图像的利用<br>3.4.多媒体<br>3.4.1 多媒体的获取<br>3.4.2 多媒体的存储<br>3.4.3 多媒体的加工<br>3.4.4 多媒体的利用<br>思考与练习<br><br>第4章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br>4.1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及特点<br>4.1.1 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知识<br>4.1.2 多媒体课件的结构与类型<br>4.2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特点及分类<br>4.2.1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特点<br>4.2.2 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种类<br>4.3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br>4.3.1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br>4.3.2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br>4.3.3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br>4.4 网络课件的设计及制作<br>4.4.1 网络课件的特点<br>4.4.2 网络课件的开发工具<br>4.4.3 网络课件的设计及制作<br>思考与练习<br><br>第5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br>5.1 信息化教学设计简介<br>5.1.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特点<br>5.1.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思想基础<br>5.1.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br>5.2 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br>5.2.1 以教师授导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过程与方法<br>5.2.2 以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br>5.3 信息化教学评价<br>5.3.1 教学评价概述<br>5.3.2 教学效果评价<br>5.3.3 教学资源评价<br>5.3.4 教学统计信息评价<br>思考与练习<br><br>第6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br>6.1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概述<br>6.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br>6.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br>6.2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模式<br>6.2.1 基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br>6.2.2 基于网络的资源型教学模式<br>6.2.3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br>6.2.4 基于实验室的人机教学模式<br>6.3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案例<br>6.3.1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br>6.3.2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br>6.3.3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br>6.3.4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br>6.3.5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br>6.3.6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课程整合<br>6.3.7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br>思考与练习<br>……<br>实验<br>实验一 教室扩音系统的使用<br>实验二 录像机与影碟机的使用<br>实验三 数字视频展台的使用<br>实验四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br>实验五 多媒体教室综合演示平台的使用<br>实验六 数字化声音格式转换与采编<br>实验七 数码相机的使用<br>实验八 数码摄像机的使用<br>实验九 数字视频的格式转换与非线性编辑<br>实验十 平面动画制作<br>实验十一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一)<br>实验十二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二)<br>实验十三 网络教学课件制作<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