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信任:减负提质的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70405
  • 作      者:
    曹正善, 熊川武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曹正善教授,男,湖南宜章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199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作者在教育学这片土地上已摸爬滚打近20年,深深体会到教育学问之博大,治教育学之艰辛。自其著《微观教育系统论》(1996)发表若干看法之后,自省反观,颇感底气不足,遂隐书山,专心攻读,并践履实行,独担国家和省部课题4项,陆续发表教育论文积40余篇。   斯人仍牢记老师厚积薄发、化人为己、大胆怀疑、小心求证、谨言慎行的教诲,持之以恒、精心耕耘,不敢有些许怠慢。
    熊川武教授,男,湖南南县人,1957年10月生,博士。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从教三十余春秋,始于幼儿园,止于大学城。学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师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逐一教之。对基础教育情深谊厚,常年奔走其间,问学于师生,长智在实践。至今偶尔执教中学,语文、英语、数学皆及。
    在中国率先研究中小学战略管理理论;在中国开反思性教学先河;创立“理解教育”理论,并躬行践履;发明“自然分材教学”,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相应发展。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信任:减负提质的智慧》》考察了教育信任的意义及其类型,并着重阐释了它在教育中的实现方略。《教育信任:减负提质的智慧》表明良好的教育信任:有利于生成管理的技巧性,使管理变得富有弹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能够有效地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增加教师的幸福感,减轻学生负担。可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有效发展出责任和尊重这样的核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那些为师生所熟悉的东西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认识,甚至那些与熟悉之人事有相似之处的也比较容易认识,在认识上有困难的是完全陌生的东西。因此,熟悉的东西给师生简单的感觉。那些曾在求学道路上有痛苦经历的教师更能够理解后进学生,因为那些经历使其产生了对后进学生的某种程度的熟悉。事实上,熟悉铸造了一种同化性认知模式,见到同类,立刻就同化了。从学生的角度看,那些出生背景、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和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相互更容易熟悉,其关键在于熟悉提供了同化性认知模式或简化的认知结构,认识他人相当于认识自己,即以自己所拥有的认知结构、感情需求、行动方式去感受或体验他人所拥有的认知结构、感情需求和行为方式。简言之,“他人如我”,像认识“我”自己一样去认识他人,这是认识人的基本的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同样,熟悉也是简化认识事物的方式,熟悉的事物其实就像“我”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容易得到认识。熟悉的东西是简单的东西,作为人来说,也许“最简单”的就是“我”和“我”所有的一切,熟悉是以“我”和“我所有的东西”去认识。
    (二)熟悉不是教育信任的充分条件
    熟悉尽管对于教育信任非常重要,但不是有了熟悉就有了教育信任。这是前面已经提及了的。那是什么使得教育信任最终被确认并付诸行动,这是有必要讨论的。
    1.教育信任以可接受的风险为充分条件
    如前所述,信任总是与一定的风险联系在一起,这从另一方面告诉人们那些完全透明、确定、可控的东西不存在信任的问题(吉登斯,2000)。与完全透明和确定一样,太不透明、太不确定即完全陌生的东西也不能作为信任的基础。如前所述,陌生给人们带来的往往是不可控制的风险,这种风险有时过大令人难以接受。只有当经过估算为可接受时,风险倒成了促成教育信任的因素,而且是形成教育信任的充分条件。这意味着:其一,风险意味着损失。如果师生觉得特定损失完全可以克服或避免,那他们就有了信心。其二,风险要求师生有相应的行动包括精神与物质的准备。如果师生不仅有心理准备而且能把战胜风险的物质条件都准备好,那采取特定教育行动的信心就产生了。其三,风险是坏的打算,是教育信任的底线。其理是“死马当作活马医”,有了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的心态,一切就释然了,心理解放了,胆子也就大了。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教育信任概述
第一节 信任的意义考察
第二节 教育信任的结构
第三节 教育信任的类型

第二章 教育信任的存在基础
第一节 教育信任的行动基础
第二节 教育信任的合作基础
第三节 教育信任的文化基础

第三章 教育信任的基本维度
第一节 教育信任的认知维度
第二节 教育信任的感情维度
第三节 教育信任的道德维度
第四节 教育信任的反思维度

第四章 感情性教育信任
第一节 教育信任的感情资源
第二节 教育信任对感情的调节
第三节 教育信任中感情资本的积聚

第五章 理智性教育信任
第一节 教育信任的理智资源
第二节 教育信任对理智的调节
第三节 教育信任中理智资本的扩展

第六章 道德性教育信任
第一节 教育信任的道德资源
第二节 教育信任促进教育道德
第三节 教育信任中教育道德资本的丰富

第七章 教育信任与教育激励
第一节 教育信任对教育激励的支持
第二节 教育信任与“阴性激励”
第三节 教育信任与“隐性激励”

第八章 教育信任与教育管理
第一节 教育信任的管理能量
第二节 教育信任与课堂管理结构
第三节 课堂管理中的信任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