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学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7730
  • 作      者:
    张立昌,郝文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立昌,男,1956年生,陕西省乾县人。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和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等5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参编“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5部。<br>    郝文武,男,1954年生于陕西清涧。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带头人、教育学博士流动站站长、教育学一级学科带头人、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是亘古的事业,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也就有了人类对教育的认识;教育又是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实践,所以教育研究既要温故又要知新。
展开
精彩书摘
    对象,教育存在是发展的,发展不仅指教育现象、教育事实和教育思想本身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发展在发展,也指人们认识的角度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研究的深入程度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而使得教育存在也在不断发展。任何教育事实从静态角度看,它们是客观的,但从动态和发展角度看,它们都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甚至都是价值事实,是在一定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事实。而如果没有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和价值体系对客观的教育存在加以观照时,这时的教育存在便不会构成教育学的对象,事实和思想难舍难分,研究事实就必须研究影响事实形成的思想,否则就是就事论事,就找不到事实形成的根源,就不成其为研究。事实都是历史的和现实的,但思想既有历史的、现实的,也有未来的,思想中论述或者设想、描绘、描述的未来的目标和事实在历史和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关于论述或者设想、描绘、描述的未来的目标和事实的思想在历史和现实中是存在的,它对教育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科学正在重新发现时间”,并认为,时间是延伸过去和未来的大道而不是循环的重演,是我们走向未来而不是未来向我们走来①,未来对现实的拉动比历史对现实的推动更有力,因此也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br>    教学哲学的研究对象与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入门学科或者基础学科,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深化,它们涉及的教育教学、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其教育社会、教育育人的身心发展等内容,研究方法是综合的,包括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方法,研究对象是最一般或者最基本的教育存在。教育哲学、教学论、课程论。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br>    第一节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br>    第二节 教学哲学学理<br>    第三节 教学哲学的发展和体系<br>    <br>    第二章 教学本质论<br>    第一节 教育本体和教学本质<br>    第二节 教学本质的确定性和发展性<br>    第三节 教学本质的理念性和行动性<br>    <br>    第三章 教学目标哲学<br>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向度反思<br>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结构特征反思<br>    第三节 教学目标是学习与发展<br>    第四节 教学的目标是继承更是创新<br>    <br>    第四章 教学内容哲学<br>    第一节 知识与课程知识观基础<br>    第二节 课程知识的类型与课程<br>    第三节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课程<br>    第四节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br>    第五节 课程知识及其教学的改革和建构<br>    第六节 学科和课程分化与综合的辩证法<br>    <br>    第五章 教学主体哲学<br>    第一节 师生关系理念的发展<br>    第二节 两种师生关系的不同主体性<br>    第三节 师生主体间关系中学生主体性建构的<br>    基本原则<br>    <br>    第六章 教学过程哲学<br>    第一节 教学过程相关概念分析<br>    第二节 教学过程结构阐释<br>    第三节 教学过程本质反思<br>    <br>    第七章 教学方式哲学<br>    第一节 知识增长与能力发展<br>    第二节 不同知识教学方式对能力发展的不同作用<br>    第三节 教学认识论的科学发现和实践整合<br>    第四节 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统一的有效教学方式<br>    <br>    第八章 科学与人文教学哲学<br>    第一节 人文精神的本质<br>    第二节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br>    第三节 人文精神教育方式<br>    <br>    第九章 课程改革哲学<br>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社会文化基础<br>    第二节 课程理念的价值取向<br>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教育基础<br>    第四节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与学生<br>    <br>    第十章 教学评价哲学<br>    第一节 教学评价观的历史反思<br>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目标选择<br>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内容选择<br>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选择<br>    第五节 教学评价的公正与效益<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