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向公共生活的教育理论:教育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使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00408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战略发展研究会理事,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自然之友会长,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现代化理论、教育公平、教育政策、高等教育等。著有《通才教育论》《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等,主编《大学精神》《大学之道》《中国教育蓝皮书》《中国环境绿皮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走向公共生活的教育理论:教育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使命》包括在前现代化的中国,科学与文化的断裂格外显著、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中国独特的历程、恢复教育的人文内涵,重建现代教育精神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教育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命运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价值和不同表现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其悠远的教育文化传统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更具有直接的、十分特殊的价值。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的内容。它在20世纪的演变和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可以大略地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这样三个层面去观察。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我认为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孔子怀抱“人皆可以为圣贤”的道德理想,他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的先河。由此,全民族极其高涨的教育热情,尊师重教、兴学办学、对子女较高的教育期望等,形成儒教社会的一种特质和精神面貌。
    与这一教育理想相连的制度安排是著名的科举制。结构精巧的科举制,既是考试制度和学位制度,又是文官制度。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教育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命运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价值和不同表现
二、激进主义文化背景下传统教育的命运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教育的复活
四、结论和反思
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理想
一、传统教育的复活和强化
二、什么是现代教育
中国教育:人文价值的流失和重建
一、在前现代化的中国,科学与文化的断裂格外显著
二、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中国独特的历程
三、恢复教育的人文内涵,重建现代教育精神
中国需要新的教育哲学——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
和谐社会的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
一、平衡现代教育的两种功能
二、以公平的发展为特征的教育发展观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平民教育的流变和当代发展
一、20世纪上半叶的平民教育运动
二、平民教育在新中国的演变
三、当代中国平民教育的新探索
四、当代平民教育的价值
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
一、教育学科的恢复和生长
二、国家化学术生产机制的形成
三、教育理论的西学影响
四、“教育学危机”
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有多少状元能够成才
第二篇 大学之道
通才教育的复兴——试论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
一、专才教育的困境
二、通才教育释义
三、通才教育和中国国情
中国近现代大学的教育目标
大学改革: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重温大学精神
重建现代大学制度
重温和借鉴:8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
一、80年代活跃的高等教育改革
二、高等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改革
三、8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启示
第三篇 教育公平
第四篇 教育公共政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