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传播与交往空间<br> 人们生活在“现场世界”和“视野之外的世界”的两个环境中,又可称为“日常空间”和“符号化空间”。人们处在不同的交往空间,交往的手段、过程和效果就会发生显著变化。对视野之外的世界,人们能够了解多少、何时了解,其意义和影响如何等,几乎完全取决于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即媒介化事实。<br> 第二章 意义媒介和物质媒介<br> 事实上,媒介的意义至少可以包括意义媒介、物质媒介以及媒介机构。所谓意义媒介,即人类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借以反映本源性事实的相关信息表达形式,如口语、文字、音响、标识、图片和视像等。所谓物质媒介,是用以固化和传播具有特定意义的信息内容的物质工具,即承载意义媒介的物质,如甲骨、钟鼎、纸张、广播、电影、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等。所谓大众媒介机构,是随着物质媒介技术、特别是印刷技术和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信息传播机构。<br> 第三章 媒介的产业化在印刷术之前,人类经历了一个前大众媒介时代。进入19—20世纪之交,电子传播技术的出现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现代媒介帝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二战以来,信息和通信技术突飞猛进,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实力惊人的大<br> 互联网也许能够提供一个新的了解视野之外的世界的渠道。同传统大众媒介的全部把关人完全受控于一个权威不同,互联网上有更多的主动传播者,他们也更像是自主的把关人。如果越来越多身临其境的人,能够自觉地传播自己所在日常世界里的生活,就有可能冲破传统大众媒介设置的“隔离墙”,从而建立公众彼此相互交换日常世界的新模式。通过公众的自我参与,采取“主动再现又相互交换日常世界”的方式,能否打破媒介帝国给各国公众强加的幻觉?<br> 第四章 大众媒介与全球化社会<br> 在全球化过程中,大众媒介为超国家力量如霸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宗教组织不仅提供传播手段,还提供合法性、台理性辩护,从而使各落后民族和国家的人民深受影响。大众媒介又构成世界范围的“理论传送带”的物质基础,使源自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消费主义等理论流行全球,而真正源自第三世界的社会理论则很少在西方产生影响。大众媒介的全球性扩张.是虚构的“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流行的真正原因。<br> 第五章 媒介的力量<br> 虽然大众媒介无法强迫公众如何思考,但是它却可以决定在特定时期让公众关注什么,也可以决定公众据以进行思考的信息材料。通过适当的技术控制,大众媒介甚至能将漫无头绪的大众意见提纯为所谓的“公众舆论”,还能将少数人的见解扩散为社会主流意见,在公众中“制造认同”。实际上,任何现实主义的政治家、企业家、理论家都无法忽视大众媒介的力量。<br> 第六章 控制媒介量<br> 大众媒介即使它自称服务大众,也从来不曾受控于大众。今天能够控制大众媒介的方式,包括法律方式,即以言论自由和版权保护立法为大众媒介划定活动空间:包括政治方式,即政治家办报;还包括所有权方式.即资本家办报。但对于大众来说,这些控制方式往往并不真正为己所掌握。<br> 结束语:寻找真相<br> 由于种种原因,都使大众媒介很难为公众奉献真相。因此,在一个变革的年代,公众尤其应当自觉为自己承担责任——寻找真相,探索真理。<br> 互联网也许能够提供一个新的了解视野之外的世界的渠道同传统大众媒介的全部把关人完全受控于一个权威不同,互联网上有更多的王动传播者,他们也更像是自主的把关人。如果越来越多身临其境的人,能够自觉地传播自己所在日常世界里的生活,就有可能冲破传统大众媒介设置的“隔离墙”,从而建立公众彼此相互交换日常世界的新模式通过公众的自我参与,采取“主动再现又相互交换日常世界”的方式,能否打破媒介帝国给各国公众强加的幻觉?<br> 《真相幻觉之间:信息传播中的卖拐喜剧》创新:——提出并分析了日常空间、视野之外的世界等两类交往空间:<br> ——探讨了诉诸视觉、听觉的两类意义媒介在信息传中的主导作用,并分析了诉渚触觉、嗅觉、味觉的信息在信息传播中被丢弃的现象;<br> ——分析研究了大众媒介的产业化进程,对纸的贡献作了特别探讨:<br> ——分析研究了世界范围的理传送带现象,及其与大众传媒、构建全球化社会的联系;<br> ——分析研究了大众媒介具有的交往和操纵力量,特别是媒介隔离墙效应、议程设置效应;<br> ——分析了控制媒介的主要方式和结果,即立法控制是、政治控制、所有权控制、版权控制。<br> 上述分析在本学科领域具有程度不等的开拓意义,具有较多的创新价值。这些分析也能帮助实际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大众媒介的传播方式和效果,深化认识对大众媒介与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内在联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