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北大新闻学研究及中国新闻学的传承与开拓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一、新闻学研究会诞生在九十年前的北京大学决非偶然
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诞生在1918年的北大,自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当时社会的需求和新闻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青年学子的呼唤是其强大的外因;就北大的内因而言,蔡元培校长高度重视,一往无前,功不可没。他富有办报经验,曾先后编撰和创办《苏报》、《俄事警闻》、《警钟H报》、《旅欧杂志》等报刊,并为《民主报》、《新青年》等写过许多文章,对新闻的重要意义及新闻人才的缺乏和需求有比常人更深刻的认识。到北京大学以后,他更是鼓励新闻学术研究,提倡社团活动,将自己新闻事业的观点渗透于教育事业中。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在此之前北大的校风很差,可以说乌烟瘴气。有的教师不学无术,却滥竽充数。学生多是富家子弟,一心想的是当官,不务学业。很多人劝蔡元培不要接这个烂摊子,以免让北京大学的不良声誉玷污了他的好名声。蔡元培抱着“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的决心来到北大。他在《整顿北京大学经过》一文中认定“欲使国家振兴舍教育无他”。“大学之所以不满人意者,一在学科之凌杂,二在风纪之败坏。救第一弊,在延聘纯粹之学问家,一面教授,一面与学生共同研究,以改造大学为研究学问之机关。救第二弊,在延聘学生之模范人物,以整饬学风。”④蔡元培随即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坚决辞退不称职的教员,引进一批新文化运动之干将,充实教师阵容,广纳进步学者;确立了北大办学的宗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本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得当时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师和学者云集一校。“德”“赛”的辩论、智慧的汇聚、西学的引进,促使新文化运动发轫于北京大学,并以教授和学生所办数种报刊为载体,广泛传播开来,惊醒了旧梦沉沉中的中国大地。“晚清的新学之士,提及开通民智,总是首推报馆与学校,二者同为传播文明之利器,却因体制及利益不同,无法珠联璧合。蔡元培之礼聘陈独秀与《新青年》之进入北京大学,乃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大事。正是这一校一刊的完美结合,使得新文化运动得以迅速展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