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苏儒,1919年生,原籍浙江嘉兴。1945年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即从事新闻及外文编译出版工作,历任英文《上海新闻》报及多语种对外刊物人民中国杂志社编辑、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名《中国建设》)副总编辑、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编译顾问。为受国务院表彰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受中国翻译协会表彰的资深翻译家。曾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届理事,现任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对外报道业务基础》、《对外传播学概要》、《对外报道教程》、《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翻译的最高境界:“信达雅”漫谈》;译作有爱泼斯坦著《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突破封锁访延安》、《见证中国》(合译)、《历史不应忘记》(合译),泰勒(A.T.E Taylor)著《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
展开
——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 杨正泉
沈老本人既是翻译的实践者,也是翻译理论的创造者。他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他长期的工作实践、丰富的阅历、严谨的治学态度、人老心不老的探索精神,使我们有幸领略他一生的翻译成果,享受他一辈子的学术精华。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兼总编辑 黄友义
沈苏儒以马列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去分析和吸取西方传播学中有用的东西,集纳我国近年来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将中国对外宣传、对外传播的实践经验总结为理论,来探索对外传播的特殊规律: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学。
——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总编辑 陈日浓
沈苏儒将传播学的一般原理引入对外传播学的研究之中,系统论述了对外传播的对象、特殊性、基本原则和怎样提高对外传播的效果,明确了“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的特殊性,由此区分对外传播与对内传播。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甘险峰
沈苏儒先生平素尊仰严复译学。上世纪80年代初就享誉译坛。先生勤勉攻研,以严复译论为坐标,纵的方面古今衬映,横的方面中外比照,善发议端,精于持论,后又写成我国第一部研究信达雅的综合性总结式专著。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罗新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