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theories and practic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74189
  • 作      者:
    胡正荣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br>    传媒产品和服务有着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属性,这与人们对其它产品和服务的理解迥然不同。一个基本的区别就是:传媒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性,它同时服务于受众和广告商。由于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对传媒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因此经常会产生不均衡的经济影响力。传媒产品和服务有别于其他产品的另一个特征是传媒产品可以被多次重复利用,能够产生比初次使用更高和更持久的价值。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影、录音录像节目以及信息等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其经济价值。还有必要认识到的是,对于传媒企业和组织来说,传媒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艺术性的创造过程,这与一般性的工业化生产有着极大的区别。<br>    经济力量影响所有的媒体,而这种影响力也应因市场和社会体制而异。传媒经济学分析不仅适用于理解自由和开放的市场,它也为许多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传媒活动提供观点和分析方法,包括在一些较为封闭或是具有很强管制及国家干预的市场,传媒经济学研究都能为其提供很多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与规制<br>    中国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建设  黄勇<br>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概念与内涵<br>    在中国,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广播电视,不仅是执政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同时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公益属性,提供公共服务是其基本功能之一。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并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出了要求。为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今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出《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要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并把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列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这些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服务建设的高度重视,表明了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从理念、政策和实践三个层面得到了确认并付诸实施。<br>    在公共文化服务范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分支。它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传承民族文化和提高国民思想文化素质为目标,以无线、有线、卫星等传输覆盖网络为基础,以频率频道为载体,以新闻报道、信息服务、知识普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赛事、娱乐生活等为内容,具有内容服务和公共平台服务的双重功能。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广播电视处于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
展开
目录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与规制<br>中国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建设/黄勇<br>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治理念与社会实践/胡正荣 李继东<br><br>媒介公共性的哲学思辨<br>“话语权”及公民社会中的话语表达/张健<br>“公共新闻”与公民的公共意识/杨汉云<br>公民共和主义的新闻自由观/马凌<br><br>舆论监督与公共空间<br>身份与角色的两难:中国的“报刊批评”和“舆论监督”/黄旦<br>政治宣传中的新闻化转换/庄永志<br>网络时代电视舆论监督的困境——以CCTV《新闻调查》为例/石力月<br>构建“公共舆论空间”——试析和谐社会建设下传媒舆论引导实践创新/曾英<br>“至关重要的新闻”——从2007广州“两会”报道框架看政治媒体化/余静<br><br>社会变迁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br>中国电视公共性的自觉之路——中央电视台50周年纪念/胡正荣李继东<br>媒介与发展——青海电视台在青海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实证研究/冯波季蕾谢进川 邹千江<br>转型期中国电视节目议事框架的形成机制——以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为例/沈东<br>公共广播服务与公民社会——对香港公共广播服务检讨的审视/杨娜<br>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功能变迁原因重释——兼论家庭信息功能变化对大众传媒的要求/王婷婷<br><br>媒介伦理与媒介专业主义<br>电视的正义——电视伦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刘红梅<br>新闻专业主义:期待“道德宽容”——以战地记者为例/姜德锋<br><br>媒介素养与媒介教育<br>我国电视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思路——以中央电视台为考察对象/樊亚平郭静<br>观众2.0:中国语境下电视素养的建构与展望/徐帆<br>解析中国语境下媒介素养研究的话语模式/姬德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