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
文化输出胸襟、眼光与手段
纵观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没有哪个时代可以重演盛唐时期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清中叶以前,虽然中外文化交流也断断续续进行着,但封闭的社会管理体制以及“泱泱大国”的盲目自信极大地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鸦片战争以后,“文化西风”扫荡着中华大地,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知识界开始猛烈批判自己的传统文化。直至今日,我们对西方文化产品的引进远远大干对外输出,“逆差”十分明显。在仅有的一些对外文化推广活动中,中国文化展现在西方面前的离不开那些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如剪纸、舞狮等。前几年盛行的“民俗电影”在国外的频频获奖,又在一定程度上妖魔化了现当代的中国。文化“逆差”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外国人不了解现代中国,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止于文化领域,更会辐射到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如果任由猜疑、偏见甚至妖魔化中国的思维占据上风,那么就会阻碍中国的全面发展。
在今天,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崛起,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并围绕这个价值观来树立文化大国的国家形象。法国一位外交官员曾经说过,中国如果无法成功输出文化价值观,就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在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更需要考虑如何借助文化传播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表达自己民族的历史,塑造民族的形象,阐释民族的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