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华文摘精华本:2000-2008.文化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3315
  • 作      者:
    新华文摘杂志社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表现形态有哲学、伦理、文学等,其流派主要是儒、道、佛三家。这些文化形态与流派,尤其是儒、佛所论及的内容,总起来说可以归结为关于人的问题。这是一种偏重于讲怎样做人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生价值学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的论述,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就纷纷提出各具特色的人生价值学说,如孔子提出“义以为上”的道德至上说,墨子主张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最高价值,宣扬崇尚公利的功用价值观。老子提出美丑、善恶相互依存说。庄子进一步提出“物无贵贱”的命题,宣扬相对价值观。孟子提出“良贵”说,认为人人都具有先天赋予的固有价值。法家不赞成儒家的道德至上说,如韩非就认为“仁义爱惠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以治国”,宣扬道德无用论,崇拜法律和权力的价值。在汉代,董仲舒崇尚儒家,也宣扬“莫重于义”的道德至上论。王充由人生论及治理国家,认为治国之道应当是道德和实力并重,提倡“德力具足”的价值说。汉代以后,儒、道、佛三家的主要思想家也都提出或阐扬不同的人生价值学说。
展开
精彩书摘
    理论储备不足,文化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中国文化发展,从内部构成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且也正是这样的不足和不强,成为“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华实施文化“入侵”和文化“殖民化”的一个重要而且是危险的接口。在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过程中,在国际版权贸易方面,之所以会出现如前所述的巨大的贸易逆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年来,我们确实鲜有称得上是“创新”并引起世界关注的理论成果和艺术作品问世,一个最鲜明的对照就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理论的提出,而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却没有对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表现出和达到一个大国相应的理论思维高度。相反,这些年大量引进的各种西方学说、思潮,又无不影响和制约了中国文化界的原创能力的焕发。“自80年代开始的文艺新潮,被称为创新的部分,几乎全是对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种种形式、手法的袭用,从意识流、朦胧诗,泛性论表现,叙述主体的介人,无不如此。文艺批评的话题,从存在主义、接受美学、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一直到这里所说的全球化,全是西方话语,在这方面,中国最好的批评家也只是复述西方话语而已。”这就使我们在文化创新的源头,出现了一种能力转移,本来的文化创造变成对西方文化话语系统和价值观念的主动复制和传播。言必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界的一种新的思想僵化和文化僵化,它造成了当下中国文化原创能力的深层弱化,使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失去了文化原创的应有动力,也才导致和构成了“文化殖民主义”现象在中国的现实存在。这种现实存在所构成的文化威胁,普遍地存在于从观念形态到产业形态的各个文化层面。在这样一种文化生态状况下所产生的一切文化产品——精神的、物化的——又怎样能在国际文化市场拥有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又怎样能满足国人日益增涨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使他们自觉抵制“西方大片”的文化诱惑?又怎样在国人精神生活的深处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从根本上构筑起国家文化安全的万里长城?因此,要全面构筑国家文化安全体系,推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就必须首先着眼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更新和理论的创造,克服对于西方现代文化的能力依赖,立足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所承传下来的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在总结近百年来中华学人创造的全部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融合世界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
展开
目录
2000年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儒学的人文精神
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策论
敦煌藏经洞:古代学术的海洋
徽州文化的历史定位

2001年
对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辩证思考
高科技、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创新
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世纪竞争:文化生产力
“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双向互动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新世纪:我们需要普及科学文化
文化建设中的三种导向

2002年
西部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
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
论当代中国文化界
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事业的发展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传承活态文化
先进文化与世界眼光

2003年
论民族文化主权
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
书法和中国文化
论中华文化与国家统一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汉学研究三题

2004年
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
城市文化探讨【三篇】
北京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
上海文化的反思
深圳文化的特色与定位
全球化过程中的东方文化
文化资本、文化产品与文化制度
——布迪厄之后的文化资本理论
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2006年
关于“东学西渐”的讨论【两篇】
东学西渐与东化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
关于价值与文化问题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
关于“重振国学”的讨论【六篇】
重估国学的价值
评纪宝成校长的“重振国学”论
中国文化的边界
复兴国学,现在不做何时做
国学是另一场文化启蒙
国学之争在学理不在“意见”
当代中国文化的追求与梦想

2006年
故宫博物院80年
聚焦城市遗产永续利用中的误区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论文化竞争力
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文化
当前中国社会的六大文化误区

2007年
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及其古为今用
中华饮食文化精神
国学百年争论的实质
语言的力量
围棋与东方智慧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全经的现世及其他
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2008年
奥斯卡奖八十年
全面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经典“代读”的文化缺失与公共知识空间的重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