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的生与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5459
  • 作      者:
    费孝通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代宗师、学界泰斗畅论文化的生灭与人类的发展
  费老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也是政治活动家,但在我看来,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思想家,一个独立的思想者,一个不断进行思考的思想者。绝对不可以认为,写出一本书就是一个思想家,其实写出一本书也不见得是学者,学者必须是通儒。通儒的标准就是一个有系统思想并能打通学问边界的人,费老是通儒。
  ——刘梦溪
展开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11~2005.4)生于江苏吴江县城。1920年入振华女校(今苏州第十中学)。1928年夏天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第一附属高中,秋天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1940-1945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主持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工作。1945-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1952-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人类学教授。1980-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人类学教授。作为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80年接受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颁发的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联合国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奖;1994年接受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化的生与死》辑录了费孝通先生1988-2003年的部分与文化议题相关的重要论文,分上、中、下三篇,系统地展现了作者对人和文化的生与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这些文章高瞻远瞩,胸怀全球,既有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忧患,更有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自信。上篇回首反思了作者在学术园地耕耘的曲折历程,有感有悟地进行了深层的文化思考,体现了他的文化观和人文价值观。中篇是在反思、补课基础上对首次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及其思想的主要论述,为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提出了特别重要的“人文思想”和使社会学成为成熟学科的重大课题。下篇以《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为起篇,重点论述了21世纪的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创建和而不同“美好社会”的期望。
展开
精彩书摘
  功能主义确是主张一件事物的功能是它对人生活发生的作用,这里所说的作用又被认为是这事物当地当时对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人的需要持续的时间和包括的范围也就成了人文世界的时间和范围。因而被认为功能主义的社会人类学可以不讲历史。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马老师在他的著作里可以说确是没有历史的分析,但这是出于他所研究的对象首先是在他进行田野作业这段时间里社会变动不大,其次当地居民并没有文字去记下他们的历史和他们的历史还是靠个人的头脑里记下的上辈人口头传下来的传说。这就使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传说分不清,以致这二者之间在时间框架里互相融合了。传说有它当前的作用,满足当前的需要,并不一定符合已过去了的事物发生当时的实际。在了解当前的人文世界自应当把二者分开而着重在当前发生作用的功能。这就出现了他强烈否定所谓“遗俗”这一类“失去了功能的事物”,因而他被认为不注意在客观时间中发生过的一般所谓“历史”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就是说在功能的分析里,一件人文世界中的事物都可以存在时间框架上的多重性,即我们习以为常的过去、现在、未来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上面我已说过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可以因当前的需要而和实际上过去的情况不相符合,而且在当前决定个人行为的心理因素里还包含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早在《江村经济》一书的“前言”里我也说过以下一段话:
  “任何变迁过程必定是一种综合体,那就是:他过去的经验,他对目前形势的了解以及他对未来结果的期望。过去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实事的真实写照,因为过去的实事经过记忆的选择已经起了变化。目前的形势也并不总是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因为它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常受到利害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结果不会总是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因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他许多力量的产物……”
  我全部引用60年前的话,因为这段话里我表明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时间的三分法,不能简单地运用在分析变动中的人文世界。
展开
目录
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代序)
上编
我的第二次学术生命
经历·见解·反思——费孝通教授答客问
论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观
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中国文化与新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费孝通、李亦园对话录
论西部开发中的文化产业
关于“多元化的西部文化”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谈话
三位外国老师和三位国学大师
应该多读点历史

中编
开创学术新风气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人文价值再思考
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
文化三论
民族生存与发展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下编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从小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
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东方文明和二十一世纪和平
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对文化的思考
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新世纪 新问题 新挑战
人类学与二十一世纪
进入二十一世纪时的回顾和前瞻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附录
费孝通论人·社会·文化篇目
编后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