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反对神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人与神的关系可言。道家由于把体现宇宙法则的自然之“道”归结为万事万物的最终“始因”,因此在哲学上导致了无神论的倾向。儒家学说虽然有关于“天”和“天命”的思考,但缺乏完整的信仰体系和功修体系,因此无法倡导人们对神(也就是“天”)承担起相应的宗教责任。事实上,中国人历来有敬天而不信天的传统。历代封建统治者一方面利用宗教某些观念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又与宗教保持一定的距离。出于某种功利主义的需要,不论是什么宗教都可以趋之若鹜,也都可以避之若患。例如,隋文帝曾宣称自己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是借助了佛法,因此他号召人们“俱发菩提,共修善果”,结果“天下之人,从风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倍”(《隋书·经籍志》)。又如,唐代的武则天在当政之后,在各地兴建大云寺,还提拔和尚怀义为行军总管,其主要原因是:怀义曾伪造《大云经》,谎称武则天是弥勒下生,为她上台执政大造舆论。而当佛教与政治相抵触时,则会很自然地出现“灭佛”事件,如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都曾下诏废佛灭佛。彼一时说“周孔(周公和孔子)即佛,佛即周孔”(孙绰《喻道论》),此一时说佛教“蠹俗”、“绝嗣”、“害政”(范缜《神灭论》)。元代皇帝忽必烈出于利用宗教为政治服务的目的,什么形式的宗教都被当成“信仰”的对象。“他对马可·波罗说,世界三大宗教他都相信,‘求他们庇佑我’。”由于急功近利的世俗心态同意旨宏远的宗教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和谐,甚至是对立和冲突,因而道德伦理也好,社会制度也好,不可能去真正地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对形而上学价值实体的认识,当然也就无法达到应有的高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