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公共养老金保险制度宏观经济学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575876
  • 作      者:
    杨俊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杨俊,山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并任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公共经济学研究,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研究等。任教以来在国内高质量学术期刊《经济研究》和《金融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数篇论文。曾获得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2007年和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宏观经济学分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对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相关主体的行为模式及其行为互动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较好地把握了农村健康保障机制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参合农村居民、卫生服务提供者、合作医疗基金以及政府行政机构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或主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该制度的运行绩效及其发展前景。朱俊生的这本著作针对这种特殊的主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在深入考察国外社区健康融资制度和在我国农村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中各主体行为模式的形成机制,以期解释当前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进一步探讨在现存的约束条件情况下应如何创新激励机制,以矫正各主体行为的偏差。作者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初步回答了如下几个问题:各主体的行为互动如何决定了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如何评价合作医疗的绩效;各主体的行为互动对其绩效产生了什么影响;农户或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支付能力如何,其支付意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农户或农民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程度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约束机制;卫生服务提供者诱导需求的程度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约束机制;政府应当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建设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选择合适的机制来促进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发展;财政支持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建设的合意水平是什么;各主体的互动如何推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创新。作者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br>第二,较好地追踪了国际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目前的同类研究对国际上关于社区健康融资和小额保险的许多研究成果关注相对较少,这样容易对国外的社区健康融资和小额保险缺乏了解,因而往往局限于中国合作医疗的实践,缺乏国外之间的比较,从而不能有效地借鉴相关的理论成果来拓宽我国农村健康保障机制的研究思路,使得研究视野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本著作对于中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研究尽可能地与国外的相关研究保持互动:一方面,借助于国外研究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和分析框架,扩展了国内研究的思路;另一方面,中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实践也可以丰富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br>第三,研究的视野比较开阔,具有前瞻性,提出了“从社区融资到全民健康保障”的学术构想。在农村,正式的健康保障制度主要是指合作医疗和2002年以后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因此(新型)合作医疗就构成了《中国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宏观经济学分析》主要的研究对象。但作者认为,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并不仅仅局限于(新型)合作医疗的社区健康融资方式,(新型)合作医疗是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研究的起点和重要内容,但决不是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终点。作者提出要重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建设的理念,要综合运用增长引发和扶持导致两种机制,利用较低收入下的相对成本优势,以正义论、实质性自由和可行能力作为改革的规范性目标,解决制度转轨过程中的公平问题,进而提出“从社区融资走向全民健康保障”的理论设想及其可行的实现路径。作者的理论探索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br>第四,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地系统探究。建立与完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需要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作者综合运用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等相关理论,展开了多视角的分析。如作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合作医疗变迁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释;运用健康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对合作医疗相关主体的逆选择、道德风险以及供给诱导需求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运用公共财政以及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分析了政府对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适度支持水平;运用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阿玛蒂亚·森的实质性自由和可行能力理论,分析了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改革的规范性目标,等等。作者试图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探究,这种有意义的尝试值得鼓励。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言<br>  第一节  中国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变革<br>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政府一直通过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来解决一个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社会保障问题。在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突出分析重点,本节将主要介绍覆盖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br>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这段期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因而采取了与前苏联类似的“高积累、低消费”的国民财富分配政策。这项政策在降低职工工资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高水平的积累率使中国在短时期内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与之相配套的企业(单位)为主体的养老、医疗等现收现付制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替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以社会为主体的统账结合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开始建立。因此,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以企业(单位)为主体的现收现付制度;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社会为主体的统账结合制度。<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导言和文献回顾<br>第一章 导言<br>第一节 中国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变革<br>第二节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与国际比较<br><br>第二章 文献回顾<br>第一节 公共养老保险的经济学分析框架<br>第二节 公共养老保险对经济的影响<br>第三节 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改革的研究<br>第四节 我国的社会保障理论研究<br>第二篇中国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理论研究<br><br>第三章 社会统筹制度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研究<br>第一节 引言<br>第二节 模型的基本结构<br>第三节 一般均衡分析和再分配效应评价<br>第四节 本章结论<br><br>第四章 “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最优分析<br>第一节 引言<br>第二节 模型的基本结构<br>第三节 一般均衡分析和福利效应评价<br>第四节 结论和扩展<br>第三篇养老保险改革的实证研究<br><br>第五章 养老保险改革对工资增长趋势的影响<br>第一节 引言<br>第二节 模型的基本结构<br>第三节 养老保险改革对工资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br>第四节 养老保险改革对工资影响的实证研究<br>第五节 本章结论<br><br>第六章 养老保险改革对提前退休的影响<br>第一节 引言<br>第二节 文献回顾<br>第三节 数据和模型<br>第四节 模型回归结果<br>第五节 结论和扩展<br>第四篇国有股权型社会保障研究<br><br>第七章 国有股权型社会保障模式<br>第一节 引言<br>第二节 模型的结构<br>第三节 模型的最优化求解<br>第四节 一般均衡模型的求解结果<br>第五节 模型的线性策略函数和动态演化<br>第六节 本章结论<br><br>第八章 国有股权型社会保障的最优分析<br>第一节 引言<br>第二节 最优社会保障研究的基本方法<br>第三节 确定性模型设定和求解<br>第四节 社会福利函数型中央计划者<br>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与帕累托分析<br>第六节 本章结论和扩展<br><br>第九章 随机性模型中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br>第一节 引言<br>第二节 随机性模型的设定<br>第三节 对数线性化方法和随机技术的处理<br>第四节 待定系数法求解对数线性化模型<br>第五节 福利分析与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br>第六节 本章结论<br><br>第十章 引入调整成本模型中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br>第一节 引言<br>第二节 确定性模型求解和结论<br>第三节 随机性模型中的社会福利分析<br>第四节 本章结论<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