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老华宝<br> 第一章 客居加拿大<br> 1957年我在加拿大第一次遇到西格蒙德.沃伯格。他不大喜欢加拿大,可能是因为他觉得他到多伦多俱乐部吃午饭时受到了冷落。这家俱乐部早先是一家异教徒的俱乐部并以此为荣,而现在在政治上更加敏感了。在1950年代,多伦多湖湾大街(Bay Street)的金融区还颇为狭隘保守,因此西格蒙德的英式服装、欧式风度和德国口音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br> 他没到达加拿大之前,人们就知道他是伦敦金融城有名的以观察著称的金融家。我还做了一点额外的功课。我知道他总是衣着整洁,一身藏青色西装,擦得锃亮的黑皮鞋(他的圈子里瞧不起棕色皮鞋和棕色服装,更不要说绿色的了,而最糟糕的就是穿棕色皮鞋配蓝色服装)。他要穿大衣的话,颜色必定是黑色的,有时还潇洒地歪戴一顶黑色的洪堡毡帽。他皮肤蜡黄,头发那时是黑色的,目光锐利,似乎一眼就能把你看穿。<br> 他有磁石般的魅力,除非发怒,总是彬彬有礼。他对每个人都是客客气气的,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他做演讲和写文章都力求准确,事先的准备也非常仔细。他讨厌马虎草率地使用标点符号和缩略词;我在这本书中多次使用了三个字母的缩略词(如TLA),对此他一定不会高兴。他约会极少迟到,除非是想让一些不大受欢迎的客人从他的角度感受一下等人的滋味;当然他也很少早到。他觉得要是在开会前一分钟到场的话,人家会认为你不够忙。他虽然自律很严,脾气却坏得吓人,而且会突然发作,没有任何警告。<br> ……
展开
乔纳森·戴维斯《独立报》
“西格蒙德·沃伯格是本世纪伦敦金融城最有领袖魅力的人物之一……《金融城的灰姑娘》生动地描写了这样一位可爱的人物:他战前从德国移民到英国,战胜了傲慢的金融城老金融机构,改变了英国投资银行界的面貌。本书作者是一位终生在金融城工作的人,笔法娴熟,书中对金融界上层生活的描写非常真实。”
马丁·范德尔·威尔《星期日电讯报》
“本书最有趣的部分是对大人物配角的描写……西格蒙德·沃伯格让心神不定的罗斯·佩罗窘态备出那一段描写真是精彩之至。”
理查德·兰伯特《金融时报》
“一个有关商业经营的好故事——情节动人,文字优美。”
查尔斯·埃利斯《败中取胜》作者
“这是一部个人传记……对很多有趣人物有生动的描写。”
杰弗里·欧文《独立报》
“精彩之作……我们强烈建议您买几本作为送给朋友的圣诞礼物。”
伊恩·克尔《欧洲周刊》
“书中许多让人莞尔(虽然偶尔有伤风化)的趣闻轶事以及生动,犀利的刻画给全书增色不少……”
科林·里奇《泰晤士报》文艺副刊
“我尤其喜欢作者的幽默感。”
阿瑟·黑利《机场》、《酒店》及其他畅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