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化的艺术:美国学者看中国涉外投资:an American scholar's review of hedging Chinese capital investment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67851
  • 作      者:
    (美)Douglas Roberts Dimick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从外籍专家的独特视角出发,高屋建瓴,为当前中国在机遇面前创造财富制定诸多涉外投资方略,观点新颖,指导性强。
展开
作者简介
    迪米克先生为迈阿密大学法律博士,自1991年始,他作为私人经纪涉足房地产和证券投资。目前作为AmShell有限公司(中国)外籍经济技术专家,在上海、北京、深圳、武汉、香港和澳门提供咨询和教学服务。     <br>    在研究并撰写本书的日子里,迪米克和中国两位教师开创了一个为期七年的英语节目。现在迪米克正在筹措这个节目的最后组成部分:SMART,首创性的定量关联理论,程序化交易的转化范式和电子交易应用系统的组合管理模型,内容涵盖外汇、股票、债券、期权、期货及金融衍生工具等各个方面。
展开
内容介绍
    《转化的艺术:美国学者看中国涉外投资》作者作为美籍资深投资专家,对中国国内外企业经营投资领域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阐述了跨国投资的“转化的艺术”理论,对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对内和对外的投资活动(即外商在华投资和中国在海外投资)都具有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意义。《转化的艺术:美国学者看中国涉外投资》以宽广的视野、独特的视角,把西方人如何看待和思考与中国涉外投资有关的方方面面问题呈现给读者。作者通过一系列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读者对涉外投资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变化地运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法”,使得读者可轻松地查阅和开放地讨论,以促进探讨、鼓励分析和交流。
展开
精彩书摘
    Chapter Ⅰ 转化的艺术:由机遇到财富的转换<br>    1 从殖民主义的特许权到跨国公司<br>    1840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1949年以后,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诞生。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进行对外经济政策调整,“殖民主义特许权”日渐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式的跨国公司(MNC)。换言之,随着最近兼并和收购法的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只是在利用涉外商务的日益企业化,来为经济稳定进行风险防范呢?<br>    人们普遍认为,是改革开放导致了中国经济发展,促成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那么,中国的决策者和企业领导人应该会更加乐于接受投资银行业准则和实践;即便不欢迎也得这样做.因为这些准则和实践的核心关系到“转化的艺术”。<br>    转化的艺术:从机遇中创造价值或将机遇转化为价值的艺术。其实质是从机遇到价值的转化(或超越)过程中的艺术,它涉及资本的——金融的、企业的、政治的、社会的,甚至所有方面的——本质和结构。资本是可获得的,也可增加、损失或者保值。人们可以从观察或认识到的机遇(比如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供应或需求)中创造价值,或将机会转化为价值,从而带来收益,包括交易过程本身。<br>    在转化艺术的研究中,需为投资和项目运作进行风险防范。如何防范风险避免损失呢?凭借实质性的和分层次的互利互惠,将资产和债务(以及收入来源)转化成为交易和管理方面的分析和衡量标准。形成涉外投资方略。<br>    为了便于双向互动研究,我们在书中同时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文本,方便读者进行对照阅读和思考。汉语和英语读者都可以分析和讨论相关话题。这样通过汉英对照,也为我们的谈话防范风险,希望通过确保充分理解和交流相关的信息和思想,达到学习和商务交流方面的双重目的。<br>    本书的目标是:向中西方读者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分析和鉴别涉外投资方略,包括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方略和外国公司的对华投资方略(尤其在技术领域)。<br>    本书的撰写过程是对政策和个案分析的探究过程。围绕转化艺术的设计、形式和作用,我们按照话题分类,组织投资和交易方面的内容以及有关新闻报道和出版文献,通过灵活地运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法”,使得读者可轻松地查阅和开放地讨论.以促进探讨、鼓励分析和交流。<br>    此外,双语版本也方便读者就同一话题进行讨论,进行社会经济方面的比较。<br>    本书的主题是介绍和阐述转化的艺术和涂一迪米克模式,帮助投资者、开发商以及提供企业服务的人员成功地确定、分析、构建、磋商和管理对内对外投资项目。<br>    2 转化的艺术与涂一迪米克模式<br>    涂一迪米克模式提出如下三条原则,用以指导中国的涉外投资和商务,供国家决策者、企业领导者和投资者参考:<br>    原则一:理解并坚持与政府、经济事务保持社交及商务方面的和谐<br>    互利互惠:各类企业作为中国某一涉外投资或风险事业的参与者都承担着法律或经济责任。那么如何理解:从它们各自可得的互利互惠程度和层次的确定或分配。可以看出该投资的本质和结构。<br>    原则二:精通捐赠与商业宣传之间的关系<br>    风险防范:对于在中国的资本(或技术)投资和经济生产而言,平衡不同级别的相关风险(缓解和管理),不仅仅只是程序化操作,而是比投资回报和生产水平更为重要的实质性过程。那么相应地,由于在中国社会经济准则和实践(即这里所谓的“人文意识”)高于法律规定,我们如何鉴别、定义、构建和管理中外经济利益及商业兴趣,以至于合理定位资源和各种关系,从而确定某一资本投资行为的成功概率。<br>    原则三:使资本投资计划与原则一、原则二协调。为投资、生产和管理防范风险、避免损失<br>    转化:如果涉外投资活动同时与风险的管理、缓解结合,那么在考虑“转化”的定义时,市场机遇转化成实际价值是否就构成了多中心的交易过程呢?<br>    请读者在阅读中考虑:在某一特定的交易或风险事业中。以上三个因素的时机选择和实际运用如何影响对内对外投资的方方面面呢?<br>    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曾说:“在当今电子货币时代。投资不再受到面纱重重的金融舞蹈的诱惑。必须有详实的关于储备、往来账户、财政和货币状况方面的信息,才能防止资本在一有麻烦时就急速外流。”<br>    我的转化概念基于我在迈阿密法学院求学时对互利原则的思考。我的老师阿兰·斯旺(Alan C.Swan)教授的著作《国际商务和经济关系管理规则》(The Regulation of Internation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lations)在学术界仍被认为是该课题的领先权威之作;我有幸在就读该校期间贡献了初步的研究。<br>    我认为,理解转化的概念有一个前提。换句话说,要理解“转化就是实现机遇转变成价值的过程”,必须首先认识到: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经济体里。投资银行业(它本身是一个中介而非一个过程)越来越依赖涉外投资交易和风险项目各方的互利互惠。因此,防范风险避免损失同时又互利互惠的思想,实质关系到各领域的参与者(从管理者和政府官员到银行家和投资者)如何评估和看待交易项目的风险回报率。<br>    结果,转化的过程只是部分地而非决定性指引着方向。它取决于市场的、国家的和传统的经济机遇如何产生和转移,以及如何将这些机遇与商业(和管理)性指定或转让价值联系起来。投资者可以依此设计、评估和管理资本注入和资本回笼策略。<br>    本书仅仅是为探索这一过程作一部分贡献。它旨在提出问题以供分析,而不是提供答案。<br>    在日常实践中,市场交易、金融投资和经济生产的过程因事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事实做具体分析。因而,我此处的努力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政府决策者和企业领导者提出更全面的分析框架。<br>    作为主要的参考书目,请见John F.Mushy and Alan C.Swan所著的《The Reg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Relations》(此书1992年获得美国国际法协会的优秀作品奖证书)。<br>    3 双向视角和思维方法<br>    这里向读者提供一个分析框架:<br>    3.1 对外投资方略:中国公司向海外投资的方法<br>    企业领导层进行的转化<br>    关键的决策策略<br>    资本注入和资本回笼策略的风险防范问题<br>    当多方参与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商务和投资时,转化过程关系到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转化过程成功与否,决定因素是风险防范机制。各方必须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来管理和减少风险。这一点,通过谈判中的领导地位、公司内部和公司之间的决策过程、资本注入和回笼策略的协调策划等得以实现。<br>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br>    3.2 对华投资方略:外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方法<br>    通过规避风险进行转化:双边(或两国)互利<br>    投资和操作的延续性策略<br>    资本注入和资本回笼策略的风险防范问题一览<br>    不管赢利与否,需要一定层次和程度的互利互惠,交易的各方才会参与任何既定的投资或风险运作。上市公司和未上市企业,均须根据互利互惠的层次、程度进行跨国或跨地区的商务和投资活动。<br>    那么。这些企业如何实现这一转化过程。并且对转化过程进行控制或指导呢?<br>    本书提供大量原始素材和信息,这些信息以不同视角展现,时而呼应,时而冲突。本书就像一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向读者提供双向的视角和思维方法。读者既可评估书中的素材,也可审视和评论涉外投资业务和国内外市场动态的方方面面。作者无意对读者指手画脚地规定如何运用这一分析框架。读者读完此书,通过思考书中每一章的问题和相关方方面面内容,便会形成自己的见解,体会如何运用这一框架。<br>    此外,第四章(对华投资策略)比第三章(对外投资策略)更加详细。这是因为海外已经有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产品。有公司提供信息和专业技能,中国公司可从那里获得帮助,进行海外投资。在北美和欧洲,(尤其与FDI有关的)投资银行业已经高度专业化,不少人持有专业证书,有各个层次的投资活动和企业。同样道理,中国公司要在海外投资成功,关键因素之一是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挑选和任用合适的外籍专家。<br>    然而,与文献记录、媒体宣传和课堂教授给学生的情况比较起来,目前外商对华交易和风险投资的实际情况更为虚幻。只有少数例外,我已经将文献作者和来源放在书中的索引之中。本书的这一部分将帮助读者围绕对华投资计划的结构和体系两个方面的各种话题进行思考。作者希望读者既审视思考涉外投资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探究了解对华投资与对外投资各自独有的不同问题。
展开
目录
宽广的视野,独特的视角(序)<br>自序<br>Chapter Ⅰ 转化的艺术:由机遇到财富的转换<br>从殖民主义的特许权到跨国公司<br>转化的艺术与涂-迪米克模式<br>双向视角和思维方法<br><br>Chapter Ⅱ 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跻身强国必由之路<br>理论源自实践——深度解析经济全球化的理论<br>带着显微镜去观察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br><br>Chapter Ⅲ 中国经济走出去:更大的舞台创造更多的财富<br>揭开金融炫舞的层层面纱<br>西方思维与中国的企业领导艺术<br>找个支点,用根棍子你就是地球的主人<br>西方思维解读QDII<br>瓶子和撬瓶器——聘用外籍专家获取最好结局<br><br>Chapter Ⅳ 敞开大门:是引狼入室还是获得更多的财富<br>加入WTO与中国式思维<br>13亿人口的中国的法律体制<br>老美看中国商务<br>中国思维解读QFII<br>瓶子和多个撬瓶器——外籍专家服务中国<br><br>Chapter Ⅴ 条条大道通罗马,看你选择哪一条<br>创业精神——在风险中让利益最大化<br>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法打通思路<br>有趣的刀片经济<br><br>Chapter Ⅵ 参考目录<br>A 参考书目<br>B 中国相关法律文件<br>C 机构资源<br>D 相关网站<br>E 网上报道摘选<br>F 来源互联网的文章和参考内容<br>G 研究问题索引<br>附录 内容主题和问题探讨提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