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金融改革、发展与经济增长历来就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金融发展理论与模型的演进也反映了经济学方法论不断深化的过程。另外,金融开放作为金融发展乃至经济增长的实现途径,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型国家金融开放后,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很多学者进行了对外资银行作用以及外资银行进入的经济效应的研究。
第一节 金融改革与发展和经济增长
一、早期思想
对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较早的要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强调金融因素通过刺激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明确指出一个国家金融部门的发展对该国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率具有积极的效应。金融机构要满足新兴企业的信贷要求,这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好的银行应该能够甄别出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科技创新。
在熊彼特之后关注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他在《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1966)一文中,提出了金融发展中“需求跟进”模式和“供给导向”模式的区别。帕特里克认为,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需求跟进”模式中,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的产生是为了满足实际经济部门经济主体(储蓄者和投资者)的需求,金融发展是实际经济部门发展的结果。与“需求跟进”模式强调金融服务的需求方不同,“供给导向”模式更强调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即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尤其是金融的供给先于实际增长部门中的企业的需求。“供给导向”有两种功能:第一是促进资源从传统部门到现代部门的转换;第二是促进和刺激在现代部门中企业家的行为。也就是说“供给导向”的金融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主动的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