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81723
  • 作      者:
    何琳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何琳,女,1970年生,管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的教学和农村金融的研究工作。1991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从事访学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一般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3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理论关于储蓄、投资、产出的融资假设是:如果企业愿意,它们就可以按市场利率借到资金。与此不同,本书认为,经济主体并不能获得足够的意愿资金,特别是中国农村的实体经济部门,既没有获得金融机构足够的贷款支持,也无法获得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便利,它们都面临投资的主要限制,即融资。
    融资依赖金融提供资金融通,然而很难有与农村融资主体相匹配的金融供给。投融资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导致融资困难,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格利和肖认为,实际产出的增长能力主要来自资本存量的规模及其分配;卡普从发展中国家实际生产企业的资本需求出发,揭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因而,由农村融资触及的金融创新,构成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仅如此,本书认为,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将突破戈德史密斯关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因果关系问题的纠缠,以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作用机理为研究对象,说明金融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本书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首先,从农村金融与农村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融资与金融深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作用形式及其特点;对农村金融抑制环境中的融资与金融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以“融资需求一金融供给一金融深化”的综合分析理论框架,对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解说。其次,通过对影响金融深化作用方式的研究,突出分析了融资需求与金融供给等因素,对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作用模式选择的决定性作用。最后,通过对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相关关系分析,揭示了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作用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别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解答了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为什么选择某种路径的作用模式问题。通过模型模拟,进一步分析了农村融资对需求尾随型金融深化模式的决定作用,金融供给对供给诱导型金融深化模式的决定作用,较为深入地阐明了金融深化的路径选择与形成过程、需求型与供给型的区别、金融发展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等。应用非对称信息模型分析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与农村融资的相互作用机
    理。并用它来分析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证明了金融深化取决于融资需求的融资成本与金融供给的资金投资收益两者之间的均衡;还阐明了农村金融抑制存在的原因在于:金融供给与融资需求的约束问题;通过模型模拟分析,验证了金融深化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匹配这一基本结论。
    基于这样的逻辑顺序,本书分别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融资需求与金融深化相互促进的经验证明;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现状考察;农村融资路径拓展与金融深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相关性分析;金融深化进程中的供给诱导型和需求尾随型模式的政策选择。
    本书的研究思路为:理论综述一现状、原因分析一解决对策;具体为:融资与金融深化的发展历程、作用机理及经验证明一农村金融抑制下的融资特征与金融特性一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作用方式的选择一模型分析及模拟验证一提出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供给诱导型与需求尾随型作用模式。
    本项研究使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前沿理论,利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上力图突破“金融自由化一金融深化”的纯金融分析法,在分析框架上引入“融资需
    求一金融供给一金融深化”的综合分析法,通过对金融深化的新古典理论范式的进一步发展,在金融深化路径选择上突破金融的外生约束,提出现代金融的演化形式一融资需求尾随型和金融供给诱导型金融深化模式一存在的理论基础和演进的环境条件,为分析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作用方式提供一个历史的、逻辑一致而又具有较为广泛解释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本书以农村融资的获取为切入点,以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匹配分析为主线,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财务金融学与金融经济学的具体分析框架分析了农村金融抑制环境中,金融供给与融资需求的相互作用机理;金融供给对融资规模和融资路径选择的约束方式,融资需求对金融深化的影响方式;用现实中的案例材料建立理论分析模型,并用统计数据的模拟分析结果对假说进行验证,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本书的基本结论如下:农村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金融抑制,农村金融抑制是金融供给约束的长期结果;农村融资的规模和效率依赖于金融深化的程度;金融深化的本质是增加私人投资;金融深化的路径是外生性的供给诱导式金融发展模式与内生性的需求尾随型金融深化模式;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最佳作用方式是金融供给诱导和融资需求尾随。
展开
精彩书摘
    1 导言
    1.2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书围绕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这一主题,在研究方法上,一是综合系统地运用了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来探讨农村融资的路径选择与金融深化的理论依据;二是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从我国农村融资的现实人手,通过先分析金融抑制状态下的融资特性、金融特性,找出影响融资路径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和机理,由此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提出理论假说,建立分析框架,进行经验验证。本项研究的出发点是先实证(positive)研究,即先研究“是怎样”,而后再进行规范(normative)研究,即“应该怎样”。具体地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先理解在现实农村经济生活中,融资路径选择与金融深化因子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农村企业和农户融资,对金融深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和决定因素,随后提出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方略。因此,本书的分析方法就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在研究思路上,采取“理论综述一现状、原因分析一解决对策”的基本研究思路。本研究按如下逻辑构建函数关系:对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一金融深化的历程一主要融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一确定约束条件和决策变量一构建目标函数一均衡分析一确定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作用模式的选择依据一提出基本结论一利用统计数据模拟分析进行经验检验一
    提出配套政策选择与相应的制度安排及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作用模式。
    ……
展开
目录
1 导言
1.1 背景与问题
1.2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与贡献
1.5 内容安排

2 基于文献综述的理论考察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假设

3 融资与金融深化相互促进的经验证明
3.1 金融深化的本质与实现条件及可能途径
3.2 不同类型的融资路径分析
3.3 融资需求与金融深化相互作用的经验证明

4 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现状考察
4.1 资源短缺与农村金融抑制
4.2 农村金融抑制下的金融特征
4.3 农村金融抑制下的融资现状

5 农村融资路径拓展与金融深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5.1 农村融资路径拓展面临约束
5.2 金融深化的障碍

6 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相关性分析
6.1 农村融资与融资方式的相关关系
6.2 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理论模型构建
6.3 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理论模型的模拟分析

7 促进农村融资与金融深化的政策选择
7.1 供给诱导型金融深化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7.2 需求尾随型金融深化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7.3 农村融资一金融深化一经济增长

8 结论与讨论
8.1 本书的主要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