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体制改革和货币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78600
  • 作      者:
    王广谦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广谦,男,汉族,1955年9月出生,中央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br>    主要学术职务: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br>    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经济与金融发展等,1982年以来,在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相关文章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主编教材4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部委级奖励,2001年、2005年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br>    主要代表作:《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与金融发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金融体制改革和货币问题研究》系统梳理、总结了中国金融改革30年的历程和变化,再现了中国金融体系发生质的飞跃的全过程,从比较金融视角出发,论证了金融改革的“中国模式”,构建了以目标设定、路径和顺序选择、动力来源以及推进策略等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模式分析框架,根据金融全球化的新发展和全球经济失衡的新挑战,研究了国际环境新变化下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略,包括多元化竞争性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市场总容量和结构、金融机构的集中度与国家控股权、资本市场的层次结构、货币运行中的总量与结构、流动性过剩与货币供求的新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与区域化发展、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代价、金融的整体安全与风险防范、“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格局的适应性与局限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金融发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与市场力量的协调等,重点解决和突破这些“瓶颈”,会大大加快金融“转型”与“定型”的步伐,推进中国金融“新型式”的确立,并使中国金融在“新型式”下更好、更快的健康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债券远期市场推出至今(2007年8月),已有近两年的历史,虽然交易量在增加,投资者结构更加丰富,交易债券品种分布也较前广泛,但从实际内容看,仍然有相当多的问题,主要是投资人参与远期交易,其首要目的却不是规避利率风险,在实际运用上被用作短期融资的工具:因临时头寸不足,投资机构委托第三方代理持有,待资金到位后再行购人。从而扭曲了其原来的功能。<br>    其二,利率互换。利率互换只相互交换利息支付条件,其本金的载体可以是债券,也可以是银行贷款,一般是在固定与浮动、浮动与浮动之间进行互换。由于银行在债券市场、贷款市场的重要地位,利率互换上,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自不待言。<br>    中国的利率尚是受严格管制的,基准利率长期未能形成,这对利率互换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限制。利率互换存在着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基准利率的缘故。2007年新推出的上海拆放利率(Shibor),成为中国的基准利率,将会促进利率互换的发展。<br>    中国利率互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差异化不够,且有长期化趋势。如图7-27所示,目前中国利率互换产品成交量最大的是5年期利率互换,1年期以下的利率互换合约成交量很小。
展开
目录
导言中国金融改革——“转型”与“定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br>0.1 金融改革中的“转型”与“定型”<br>0.2 金融改革中的金融机构<br>0.3 金融改革中的金融市场<br>0.4 金融改革中的货币数量与价格<br>0.5 金融改革中的金融稳定与安全<br>第1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br>1.1 中国崛起震动了世界<br>1.2 中国金融改革的起点<br>1.3 中国金融改革30年的历史轨迹<br>1.4 金融改革进程中的中国金融发展<br><br>第2章 金融改革的“中国模式”:理论分析<br>2.1 中国金融改革:若干特征事实<br>2.2 中国的金融改革模式特殊吗——基于转型国家金融改革历史的比较分析<br>2.3 金融体制改革“中国模式”的形成与演进:历史考察<br><br>第3章 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的国际环境新变化<br>3.1 金融全球化的新发展<br>3.2 金融全球化的经济影响<br>3.3 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全球经济失衡<br>3.4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挑战<br><br>第4章 中国的经济失衡与金融体制改革<br>4.1 中国的高投资率、高储蓄率与经济失衡<br>4.2 对高投资率、高储蓄率的解释:人口结构的变化<br>4.3 对高投资率、高储蓄率的解释: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改革<br>4.4 收入分配结构与经济失衡<br>4.5 金融体系结构与经济失衡<br>4.6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方略<br><br>第5章 中国金融产业发展战略与组织体系<br>5.1 理论与历史回顾<br>5.2 中国金融产业改革与组织体制的现状<br>5.3 金融机构的经营体制:分业与综合经营问题<br>5.4 中国金融机构的市场集中度<br>5.5 中国金融产业发展的目标模式与制度框架<br>5.6 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与组织体系的优化<br>5.7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业<br><br>第6章 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革<br>6.1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历史回顾<br>6.2 中国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机制<br>6.3 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资本市场:功能视角<br>6.4 资本市场发展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目标取向<br>6.5 中国金融体系转型的动因与路径分析<br><br>第7章 中国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协调<br>7.1 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互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br>7.2 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br>7.3 基于市场的商业银行发展趋势<br><br>第8章 体制变迁中的中国货币运行:轨迹、机制与变化<br>8.1 中国货币运行的主要轨迹:总量变化与结构特征的描述<br>8.2 计划体制下货币运行的机制及特点<br>8.3 渐进式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运行机制的转变<br>8.4 经济体制改革对货币运行的影响<br>8.5 体制转换后货币运行的六大转变与面临的新问题<br><br>第9章 发展新阶段中中国货币运行的若干重要问题<br>9.1 中国体制变迁与经济增长中货币数量和结构的合理性<br>9.2 经济增长中货币的作用<br>9.3 流动性过剩问题与货币供求<br>9.4 发展新阶段中的货币化与金融化<br>9.5 未观测金融与货币均衡<br><br>第10章 外汇管理、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调整<br>10.1 外汇管理改革的历史与现状<br>10.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与改革<br>10.3 国际收支的失衡及其调整<br><br>第11章 人民币区域化:利弊、条件和有关问题<br>11.1 货币区域化的理论分析和国别经验<br>11.2 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及战略构想<br><br>第12章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金融风险与防范<br>12.1 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系统性风险<br>12.2 金融市场发展中的系统性风险与防范<br>12.3 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网与风险预防机制<br>12.4 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br><br>第13章 制度变迁中的中国金融监督<br>13.1 制度变迁中金融监管模式的渐进式转换与一统化改革<br>13.2 制度变迁中金融监管实现力量的市场化趋势<br>13.3 扩大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化<br><br>第14章 金融体制改革中的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br>14.1 金融体制改革中中国货币政策体系的调整<br>14.2 宏观经济运行中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br>14.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br>14.4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br>14.5 金融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br><br>第15章 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br>15.1 金融发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与职责:有所为和有所不为<br>15.2 不同国家金融发展中政府作用与效应的比较<br>15.3 中国金融发展进程中政府的角色变化与效应分析<br>15.4 金融发展新阶段的政府角色定位<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