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安全的预警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60178
  • 作      者:
    庞皓,黎实,贾彦东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作为国家经济安全核心的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应对金融危机最紧迫、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金融安全预警体系。
  《金融安全的预警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金融安全症状监测和控制的新视角,设计了金融安全状态指标体系,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作了系统分析,解决了直接对金融危机预警无法获得中国危机样本的难题,分别对金融体系中货币,银行、外债、金融市场等局部安全和金融整体安全的预警机制。综合运用马尔可夫体制转换模型。Logit离散选择模型、排序选择模型,并集合成法等多种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作了理论探索和实证性分析。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方式作了研究。本研究为中国金融安全预警机制的研究探索了新的方式,也为建立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系统提供了数量规律的依据。
  《金融安全的预警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适合从事金融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实际工作的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1)外债的规模
  外债的总体规模主要包括外债总量、新增外债、外债还本付息总量以及偿债率等指标。偿债率是一种短期分析工具,它等于本年度内外债还本付息总额占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创汇之比,反映了当年还本付息的负担。根据分母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还本付息总额与外汇储备总量之比、还本付息总额与当年外汇储备变化之比两个指标;债务率等于当年外债余额与当年出口创汇总量之比,该指标反映了短期偿债的能力。
  2)外债的结构
  外债的结构包括期限结构、品种结构等方面。流动性安全体现的是国家外债的期限结构特点,特别是短期外债的总量变化以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变化,在此我们首先选择了外债到期日阶梯以及短期外债相关比率等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参考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分析,也可以计算“外债到期日阶梯”指标来反映外债的流动性风险。外债到期日阶梯就是首先选择一个测定期间,将所有到期的应偿还的外债与利息支付总额归人不同的区间,然后再将该期间内能够利用的外汇储备进行汇总后进行判断。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率、短期外债与全部外债的比率两个短期外债的衡量指标也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流动性外债安全的状态变化。此外,外债的结构指标还包括了短期外债与长期外债的比率、不同类型之问外债总量的比率,如国外政府贷款、国际基金组织贷款以及国际商业贷款等不同种类之间的相互比率等。
  3)清偿性安全
  清偿性安全主要指国家偿付外债的能力。具体可以选择经常项目差额与GDP的比、负债率(外债总额与GDP的比)、对外债务率、经济发展速度与外债总量变化速度的关系等方面的指标。
  4)投资者信心
  投资者信心的变动主要是反映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变化,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外债偿付结构的变动。国际利率指标(如美国利率等)、本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期、国家信用风险的评定级别变化等都会对国外投资者信心产生影响。
  5)货币错配
  从存量角度看,货币错配是指资产负债表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即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越强。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金融安全与金融安全预警
1.1  高度重视对金融安全预警的研究
1.2  国内外对金融安全及预警的研究
1.3  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新思路——以症状监测和控制为视角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
2.1  对金融安全和金融危机内涵的再认识
2.2  症状监测和控制的基本思想
2.3  基于症状监测思想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EWS-SM
2.4  EWS-SM的特点与要求

第3章  中国金融安全状态的数量描述——金融安全状态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国外金融安全状态指标体系的比较
3.2  国内金融安全状态指标体系研究的比较
3.3  中国金融安全状态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4章  中国金融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
4.1  金融危机的诱因:基本面、预期还是传染?
4.2  中国金融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
4.3  中国金融安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5章  中国货币安全预警机制分析
5.1  基于Markov链的体制转换金融安全预警机制模型
5.2  货币安全预警机制的实证分析
5.3  货币安全预警机制的若干结论

第6章  银行安全的预警机制分析
6.1  银行安全状态指标与影响因素变量的选择
6.2  银行安全状态指数
6.3  银行安全预警机制模型的探索
6.4  Logit模型的基本思想及与预警机制的关系
6.5  银行安全Logit预警模型的设定与估计
6.6  银行安全预警机制的若干结论

第7章  外债安全的预警机制分析
7.1  外债安全状态指标与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
7.2  外债安全指数(DSIt)的构建
7.3  排序选择模型与外债安全状态识别
7.4  外债安全预警机制的若干结论

第8章  金融市场安全预警机制分析
8.1  金融市场安全状态指标和影响因素
8.2  金融市场安全指数(MarkSIt)的构建
8.3  预警机制的初步分析
8.4  金融市场安全预警Markov-Switching模型的设定和估计
8.5  金融市场安全预警机制的若干结论
8.6  对金融局部安全预警机制研究的总结

第9章  中国金融整体安全预警机制分析
9.1  局部安全状况的汇总
9.2  局部安全的传染效应分析
9.3  综合评判的概率模型
9.4  中国金融安全状态的总体评价和预警

第10章  金融安全风险控制研究——协调的风险控制思路
10.1  金融安全风险的直接控制分析
10.2  金融安全风险的间接控制分析
10.3  协调一致的安全风险控制思路

第11章  若干结论
11.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1.2  本研究的不足
11.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银行安全状态指标数据
附表2  货币、银行、债务与市场安全状态指数数据
附表3  货币、银行、债务与市场安全概率数据
附表4  外债安全状态指标数据
附表5  货币安全影响因素数据
附表6  银行安全影响因素数据
附表7  外债安全影响因素数据
附表8  市场安全影响因素数据
附表9  不安全概率与综合概率
附表10  条件概率数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