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银行监管体系的整体设计与机制协调:公司治理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04454
  • 作      者:
    类承曜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我国的银行监管存在的一个内在基本矛盾就是政府既是股东的代表,又代表了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无法形成有效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银行监管体系的整体设计与机制协调:公司治理的视角》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综合考虑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制度等传统的银行监管手段和公司治理机制的相互关系,强调了管理层报酬设计在我国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设计我国最优的银行监管体系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展开
内容介绍
    《银行监管体系的整体设计与机制协调:公司治理的视角》从公司治理的视角,综合考虑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制度等传统的银行监管手段和公司治理机制的相互关系,强调了管理层报酬设计在我国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设计我国最优的银行监管体系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2007年爆发全球银行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监管体系的疏漏和银行公司治理的缺陷。银行监管和公司治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问题。政府监管机构代表中小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而我国的银行监管存在的一个内在基本矛盾就是政府既是股东的代表,又代表了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无法形成有效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
展开
精彩书摘
    银行的监督检查是由政府监管人员实施的,而银行关  闭和救援决策也是由政府监管人员做出的。上述大部分文  献都假定政府监管人员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而实际  上监管人员更可能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Kane(1990)  通过对美国储蓄贷款协会危机的处理过程的分析,清楚地  揭示了政府监管机构为了私人利益的最大化损害了社会福  利,采用了过分宽容的救援措施。Boot和1“hakor  (1993)为监管人员在处理困境银行时过分宽容提供了理  论解释。在他们的模型中政府监管人员追求私人利益最大  化,因为关闭银行会损害监管人员的声誉,在声誉均衡的  情况下监管人员总是倾向于实施过分宽容的关闭和救援政  策。这两篇论文的重要贡献在于使理论界认识到除了监管  人员和银行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外,在监管人员和纳税  人之间也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即银行监管面临着双重委托  代理问题。因此,如何设计激励和约束机制来促使监管人  员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对于设计最优的监管体系  是非常重要的。①
    另外,Rochet(2003)对里昂信贷银行危机的分析揭  示了在银行出现危机时,监管部门会在各种各样的政治压  力下被迫对银行进行救助,尽管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看应该关闭这些银行。Quintyn和Taylor(2002)深入分析了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的重要价值。他们论证了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对于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这类似于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于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作用。Lindgr’en等人(1999)对于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金融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是这些国家银行危机爆发和恶化的主要原因。Brown和r)ing(2005)深入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21个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危机,他们发现政治因素在政府解决问题银行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与选举刚刚结束相比,在选举前问题银行被关闭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尽管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证明了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对于银行监管效率的确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政治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也有问题。监管机构独立性的提高有可能导致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合谋(Laffont,2000;Faure—Grimaud和Martimort,2003)。如何对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得到最优结果仍然需要研究。
    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不仅指监管机构不受政治势力的干预,也指监管机构不受被监管的利益集团的影响。银行监管措施会影响相关的各利益集团的成本和收益。根据政治经济学的私人利益理论,各利益集团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减少自己承担的成本而展开竞争。组织良好的利益集团往往会在竞争中占据上风,他们影响政府决策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并将成本转嫁给组织分散的利益集团。私人利益理论强调每个利益集团都要权衡监管措施(以及支持和反对改革)给自身带来的成本和收益,在一定的政治、法律、制度框架下为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展开竞争。一项银行监管措施能否实施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组织的严密程度。组织严密的利益集团更容易克服搭便车问题,通过团结一致的合作来影响政府决策而争取利益(Olson,1965)。二是成本的分散程度。只有监管产生的利益很集中而成本又很分散,利益集团才有足够的动力去影响政府决策,而承担成本的集团则不能有效抵抗(Kroszner和Stratmann,1998)。三是监管的收益和成本的差额。一个集团获得的利益与另一个集团承担的成本差额越大,改革就越容易进行。Kroszner和Strahan(1999)对美国银行跨区设置分支机构管制的废除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证实了银行监管的私人利益理论,即各利益集团为了集团利益最大化通过各种努力影响监管措施的实施,利益集团因素对于跨区设置分支银行的管制解释力最强。Kroszner和Strahan(2001)随后对《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FDICIA)的改革过程从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进行了实证分析,他们的实证结果也证实了私人利益理论的预测: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监管措施由于受到利益集团的阻挠而无法实施。他们也得出了另外一些重要结论:各利益集团(如大银行和小银行以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好的监管措施的采纳。
    jRocl-let(2004)通过模型也证明了政治因素对于银行监管的重要性。他发现发生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不是存款保险和监管不力,很可能是政府无法信守承诺的问题,政府总是施加压力要求有关部门救助银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为什么要监管银行?
2.什么是最优的银行监管体系?
3.银行公司治理视角下的银行监管
4.本书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银行监管的理论发展
1.为什么要监管银行?
2.存款保险
3.最低资本金要求
4.监督银行
5.市场约束
6.银行救助和银行关闭政策
7.政治因素和银行监管
8.最后贷款人
9.国内银行监管文献回顾
10.结论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体制的改革
1.为什么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2.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战略选择
3.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回顾和银行监管体系现状
4.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金融政治经济学视角
5.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四章 存款保险制度
1.为什么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2.存款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和委托代理问题
3.如何解决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问题?
4.存款保险机构的资金来源
5.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真的具有更高的效率吗?
6.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

第五章 资本充足率管制
1.资本充足率管制的必要性
2.《巴塞尔协议》
3.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委托一代理模型
4.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

第六章 公司治理视角下银行监管和管理层报酬
1.公司治理的一般性分析
2.银行业中传统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监管的局限性
3.如何构建最优的银行监管体系: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分析
4.我国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银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
5.我国如何构建最优的银行监管体系?
6.我国银行管理层报酬的设计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