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霸权衰落时期的全球金融失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62507
  • 作      者:
    方兴起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霸权衰落时期的全球金融失衡》试图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霸权兴衰理论和货币金融理论拓展出一种新的范式,以解析美国霸权自20世纪70年代初衰落以来的全球金融动荡。<br>     在美国霸权鼎盛时期,美元对全球金融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美国霸权衰落时期,美元则成为全球金融动荡或失衡的根源。
展开
作者简介
    方兴起,1950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个人专著四本,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霸权衰落时期的全球金融失衡》主要内容包括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金融动荡表明,引发金融危机(包括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国际因素是美元霸权支配下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不仅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会影响我国,随着我国对外日益开放,金融危机也会在我国发生。我国人民似乎还没有面对危机的心理准备,这是非常危险的。<br>     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无法回避。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存在短期、中期与长期的区别。<br>     即使我们无力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但只要坚持渐进的、开而不放任的对外开放政策,则无论国内存在什么问题,我们都有能力防范、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导论<br>    第一章 从经济学家的灾难性预言到美国次贷危机<br>    美国经济学家莱维·巴特拉在1987年出版的《1990年大萧条》一书中曾预言:在美国,一场与l929年大萧条同样的灾难,将于1990年爆发,并将困扰整个世界至少到1996年。巴特拉说:“我是经济学家,接受的是科学分析方法的训练。我既不是一个欢故作惊人之语的人,也不是一个杞人忧天的悲观论者。然而,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另一场大萧条正在酝酿之中,而且除非我们采取直接的补救行动,否则我们在90年代将不得不支付的代价,便是一场大灾难。”(巴特拉,1987)<br>    巴特拉认为,经济活动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衰退、萧条、复苏和高涨。当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下降时,经济就处于衰退之中,衰退加重时便成为萧条。衰退通常持续1到3年,在此期间失业虽然上升,但一般低于12%。当衰退持续3年以上,并且失业率介12%至20%之间时,经济便可说是在遭受一场萧条,当失业居高下,经济停滞6年以上时,这个国家遭遇的困境便可称为大萧条。他说:美国经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繁荣昌盛,但在漫长的历史上,它也经历了各种动乱。它常常遇到衰退,有时则是萧条,但大萧条是难得发生的。<br>    他认为,美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政府管制和货币增长每隔30年便出现一次高潮。这些现象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或有定数的周期。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导论<br>第一章 从经济学家的灾难性预言到美国次贷危机<br><br>第二章 研究全球金融失衡的新范式<br>第一节 商品与货币的双向关系<br>第二节 实体性金融交易与虚拟性金融交易<br>第三节 货币的内生性与外生性<br><br>第三章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br>第一节 “五种社会形态”与“三大社会发展阶段”<br>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br><br>第二篇 一面现实的镜子——英镑与大英帝国的盛衰<br>第四章 英镑的不可替代性与大英帝国的鼎盛期<br>第五章 英镑的替代性与大英帝国的衰亡<br>第六章 凯恩斯方案拯救了谁<br><br>第三篇 衰落时期的美国霸权<br>第七章 世界货币:从金银形式到纯粹的纸币形式<br>第八章 霸权衰落期的“美元-武力本位”<br>第九章 美国经济结构的虚拟化<br><br>第四篇 从索罗斯到克鲁格曼的金融危机理论<br>第十章 乔治索罗斯的全球资本主义危机论<br>第一节 分析框架<br>第二节 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br>第三节 全球资本主义体系<br>第四节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br>第五节 思考与分析<br><br>第十一章 保罗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br>第一节 挑战“华盛顿共识”<br>第二节 大衰退与萧条经济学的回归<br>第三节 需求不足与贫富“大分化”<br>第四节 思考与分析<br><br>第五篇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美国次贷危机<br>第十二章 亚洲金融危机的国际因素<br>第一节 东亚:奇迹、危机、复苏和复兴<br>第二节 日元/美元汇率非对称浮动的经济后果<br>第三节 亚洲金融危机的“外汇根源”<br><br>第十三章 美元泛滥与美国次贷危机<br>第一节 化解股市泡沫破裂后果的房地产泡沫<br>第二节 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大海啸<br><br>第十四章 美国化解金融危机的双重标准<br>第一节 救助亚洲金融危机的美国标准<br>第二节 救助次贷危机的美国标准<br><br>第六篇 中国离金融危机还有多远?<br>第十五章 引发中国金融危机的国际因素<br>第一节 危机在市场经济中的可能性与现实性<br>第二节 汇率效应与外部压力下的开放<br><br>第十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世界货币的非国家化<br>第一节 旧体系的新基础:中美两国集团(G2)<br>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三阶段”<br><br>第十七章 产业创新:防范、应对与化解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br>第一节 产业创新在防范和应对危机中的作用<br>第二节 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创新<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