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实体经济应均衡发展<br>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这一西方经济理论的倡导下,世界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金融行业的超速发展与实体经济相脱节,并进而增加金融风险,提高了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br> 无论从综合经济实力,还是从金融资产管理水平以及金融风险控制能力来看,十几年前(1997年)的东南亚区域与现在的美国都不能相提并论。然而,不论驾驭金融的能力有多强,也不管是否存在国际资本的攻击,若金融与实体经济出现严重不平衡发展,就可能引发金融危机。<br>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尽管东南亚区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经济基本面的发展仍然落后于东南亚区域金融开放、金融自由化的步伐,从而使得境外资本特别是国际游资大量流入境内,做空本国货币并进而引发货币危机。<br> 爆发次贷危机的美国,为攫取巨额的铸币税,借助美元霸权地位,美国不断利用金融创新来堆砌以美元构筑的国际金融大厦。在这座金融大厦中,美元供给量完全丧失了经济基本面支撑,实际上,美元供给函数是以美元资产价格为自变量,呈现出顺周期、自循环的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一些盯住美元汇率的经济体,为了保持汇率稳定,被动通过外汇占款的方式发行货币,这部分货币发行量的基准是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增量。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世界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美元供给量则因投资需求高涨、美元资产价格攀升而持续增长,以美元为根基的国际金融大厦则出现几何级数增长。美元的超额发行表现为全球流动性过剩、世界经济不平衡不断加剧。美国财政和贸易赤字不断增加,只能通过全球资本的涌入获得融资,并由此支撑着美国的金融大厦。然而过度失衡必然会导致调整,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最薄弱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并进而引发全面信用危机,最终促使全球经济不平衡剧烈地调整。<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