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2306
  • 作      者:
    博源基金会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博源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1月,是一个在香港注册、得到香港政府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博源基金会以推动学术及政策研究为目标,着眼于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领域内的中长期问题。基金会的活动包括组织、支持研究课题,召集年度论坛,组织年度专题讲座及出版专著及论文集行装。基金会以自己组织参与研究课题为主,同时也向外部研究机构及个人提供经费,资助符合基金会研究方向的课题。博源基金僄理事由国内外知名人士组成,理事长为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总干事为瑞银投资银行副主席何迪。
展开
内容介绍
    博源基金会是一个学术同仁的民间组织,成立于2008年1月。其创始初衷是“着眼于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领域内的中长期问题”。但是,博源基金会的成立可谓生不逢时。自成立至今,中国经济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扑朔迷离,跌宕起伏。2008年初,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开始抬头。防止经济过热,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时隔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又急速下滑,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又成为重心。秉承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社稷安危系于心间,急剧变动的经济形势迫使甫一成立的博源基金会不得不仓促上阵,应对挑战。
    在波涛中航行,嘹望十分重要。博源基金会进行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搭建瞭望平台——经济学家的讨论会,邀请在一线工作的经济学家担任嘹望手。这些经济学家尽管在“国际水域中扑腾”,却对中国经济的振兴具有深深的眷念之情。博源基金会期望凭借着他们的学养、专业精神及爱国情怀,追踪航迹,辨别风险,瞻望前程。他们的嘹望报告以博源基金会编发的内参(《中国经济观察——全球视野与决策参考》)名义不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可以把过去5年及未来若干年的全球经济发展划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全球化红利”集中释放期。具体表现为,全球化使中国、印度及前苏东国家大量过剩的、低成本的劳动力成为全球劳动力供给的一部分,从而使全球劳动力供给得以在短时期内迅速增加,全球经济的扩张速度得以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同时,由于经济快速扩张的原始推动力来自生产要素(即劳动力)的外生性增加,通货膨胀并未产生,反而有所下降。
    在这一阶段,最直接受益者有三类: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生产者(如中国,因为剩余劳动力有了就业机会),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消费者(如美国,因为开放贸易使其消费者得以充分享用廉价消费品),以及资本所有者(因为更多低成本劳动力加人生产过程,使资本边际收益提高)。
    第二阶段是“硬”大宗商品繁荣期。“全球化红利”释放,经济增长提速,带来了对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这一需求压力首先表现为石油、铁矿石等这类被俗称为“硬”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升。这类“硬”大宗商品因受自然资源禀赋限制,中短期内供给增加有限;同时,在生产活动中,“硬”大宗商品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最小。
    然而,“硬”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并没有拖累全球经济扩张,因为劳动力外生性增加带来的正面冲击,抵消了“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这也是即使近年来国际原油和铁矿石价格成倍上涨,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却非常有限的根本原因。在这一阶段,“硬”大宗商品生产国(如石油输出国)成为最大受益者。
    第三阶段是“软”大宗商品繁荣期。“硬”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导致农产品等这类被俗称为“软”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的最重要因素。昂贵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发展生物能源变得有利可图,集中体现在大量土地被用于种植玉米等生产乙醇的燃料,从而导致其他农作物(如粮食、饲料)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
博源基金会第一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香港投行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
本轮通胀具有暂时性但结构性压力长期存在
通胀、利润和利润率
结构性价格上涨不会演变为全面性通货膨胀

第二章 次贷危机与世界经济
博源基金会第二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国际“热钱”流入途径调查
应当做美国经济可能长期偏弱的准备,中国应尽快和美元脱钩
美元是否处于持久跌势中?
全球化视角下的经济、美元

第三章 金融危机的缘起与发展
博源基金会第三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
风水轮流转,轮到新兴市场坐庄?
在博源基金会2008年8月16日座谈会上的谈话要点

第四章 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结构
博源基金会第四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结构性震荡:成因、影响及对策
致秦晓函
秦晓和保罗·沃尔克的谈话纪要
致秦晓函
中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力量的悖论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世界金融危机
金融风暴与监管制度改革

第五章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博源基金会第五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经济形式的判断决定政策的方向
全球的三角债及其应对建议
全球衰退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能有多快?
中国经济崭露“脱钩”现象
中国经济的“w形”复苏及其政策含义

第六章 控制贷款飙升,转变政策导向
博源基金会第六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关于美联储新政对中国经济的几点思考
是给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量的时候了
从宏观资产配置看政策取向
2009年信贷增长该有多快?

第七章 产能过剩与结构调整
博源基金会第七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产能过剩、投资率和政策含义
中国投资过度:一个似是而非的共识
关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意见
中国:经济复苏已开始传导到企业利润
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利润:踏上复苏之路

第八章 经济回升与反危机政策
博源基金会第八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
消费者带来的惊喜
消费目前能否成为经济的引擎?
政策推动下的脱钩:调高2009~2010年预测

第九章 宏观经济政策应向常态转变
博源基金会第九次经济学家座谈会纪要
外储激增:“热钱”问题有多严重?
人民币汇率的退出机制?
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轨迹及如何退出
“扩张性货币政策”
关于通胀预期管理
金融风暴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十章 “后危机”的中国经济
进入“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
附录
2009年11月12日国家统计局专家学者统计工作座谈会
会议记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