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对话金融危机:两位青年学者谈经济热点话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059326
  • 作      者:
    权元七,梁启东著
  • 出 版 社 :
    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对话金融危机:两位青年学者谈经济热点话题》是一部深入解剖“金融海啸”的著作。该书视角独特,警示作用浓厚,是由两位青年学者合作的形式上有新突破的著作”。著名经济学者、原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教授称赞指出,该书的特征是研究分析系统和全面,很好地把握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危机的深刻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根据我们国情,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梁启东:这一年多发生的事情真像是一堂生动的金融学课,真不好说自己能够赶上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影响经济增长、抑制需求和就业固然是不幸之事,但赶上了这场金融危机,经历了它的全过程,分析它爆发的深层原因及传导机制,探讨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救市措施的成效与影响,也算是阅读了一本活生生的教材了。这也是不幸之中的幸事。
    权元七:是的,这场金融危机是一场典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过数十次的经济危机。在人们心中记忆最为深刻的是1929年的危机,那次危机导致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最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如今,人类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被格林斯潘等金融“大佬”描绘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作为经济学者,能够亲历其中,确实得到一个以独立的眼光剖析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趋势的机会。
    梁启东:那么权博士,在对危机进行预测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危机的来龙去脉有个了解,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对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进行剖析。2008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举行的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讲话,他指出: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的原因,也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原因。对此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就难以吸取教训、避免今后发生同样的危机。
    权元七:确实,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发展为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危机”、“生存危机”。这不得不令人深思: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多了解几个“为什么”,很有必要,那是我们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
    梁启东:面对金融危机,国外一些官员和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有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因素,特别是那些负有决策权的美国财经领导人把造成危机的责任归咎于中国。比如,美国前任财长保尔森就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把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储蓄;现任财长盖特纳则指责“中国正在操纵人民币汇率”,试图对金融危机成因产生误导。这些观点,在国内的个别学者中也有一定市场。
    权元七:这些言论,我也注意到了。其实,这些言论除了推卸责任外,对于客观分析危机成因、探讨走出危机对策没有什么作用。金融危机的“中国责任论”说法除了是为西方一些主要国家自身经济政策失误及监管不力开脱外,恐怕也是为这些国家今后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或对中国进一步施压寻找借口。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予以澄清,否则将不利于全球加强国际合作,不利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客观认真地讨论危机的真正起因和真正的责任所在,才能使我们有的放矢地制定和实施危机的应对策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体看,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社会历史原因,甚至文化原因。可以说,金融危机在什么时间爆发,以哪个银行出问题为开端,这有偶然性;但就危机爆发本身而言,有着一种必然性。
    梁启东: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中国老百姓中也有流传很久的那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报”,就通俗地表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美国之所以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根源于美国,根源于美国长期的经济政策,根源于美国华尔街的大金融家,根源于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根源于美国民众的消费方式。
    权元七:林毅夫去年曾借用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伏”来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他提醒,此次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全球经济刚经历了“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繁荣期:2002年至2007年,无论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都出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什么发达国家能够快速增长?林毅夫认为既有“远因”,也有“近因”。其中,“远因”是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的主流,金融业管制放松,金融创新活跃。“近因有二:一是“9·11”后美国大幅提高国防安全开支,增发货币,流动性猛增;二是“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避免经济衰退放松了货币政策,强力刺激房地产消费。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可用资金数量,拉动投资和消费,令经济出现“荣景”。
    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繁荣,有力带动了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加,加之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出现投资高潮,连带消费升温,所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了持续增长。然而,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所伴随着的脆弱性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潜伏着严重的危机。这些暗藏的危机包括:美国房地产价格以非可持续性的两位数上涨;美国的“双赤字”越来越大;金融创新的衍生品进一步放大风险。“福兮,祸之所伏”。终于有一天,本来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最终却变成了导致危机发生的原因。美国刺激房地产消费的政策给经济带来了繁荣,但也累积了泡沫,而泡沫没有不破灭的,这就出现了美国次级抵押市场危机。金融创新不但没有分散和抑制风险,反而加重了风险,使次贷危机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了一场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次对话  金融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潘多拉盒子”为什么会打开?
小贴士:金融危机小常识
祸起美国楼市泡沫
资产证券化使危机蔓延
小贴士:金融危机的六大关键词
过度的虚拟经济游戏
美元霸权的产物
新自由主义与“华盛顿共识”
超前消费的“透支经济”

第二次对话  全球性经济衰退
全球化传导了全球性衰退
小贴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2008年“十大金融灾难”
“地球村”中没有“孤岛”
小贴士:全球总动员,奋力大救市——2008年各国的紧急救市行动
受重伤的美国经济之一:财富大缩水
小贴士:美国2008年最黑暗的一个月
(9月15日至10月15日)
受重伤的美国经济之二:就业大迷局
受重伤的美国经济之三:美国何去何从?
小贴士:美国公布70年来最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受到重挫的欧洲经济:冰岛是一面镜子
重压下的日本经济:“80多岁的老人跌了一跤”

第三次对话  金融危机过去了吗?
这场金融危机的性质
小贴士: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始料不及的金融风暴
“全球金融危机是一场颠覆性危机”
危机后果将是“普遍和长期的”
小贴士:世界历史上的六次金融危机
V、U、L还是W型?一道英文字母的多项选择题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复苏”还是“反弹”
不容忽视的一些利好因素

第四次对话  金融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
金融危机影响的贸易渠道
金融危机影响的投资渠道
金融危机影响的金融渠道
金融危机影响的信心渠道
中国受的是什么伤:软伤、硬伤还是内伤?
中国经济进入高成本时代
关注金融危机的“非经济”影响
小贴士:部分国家的稳定就业措施
要有长期过紧日子的准备

第五次对话  亚洲金融危机的回顾与反思
日本的泡沫破灭与“十年衰退”
日本的教训和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模式”的破产
小贴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国际金融炒家的不光彩角色

第六次对话  金融危机与产能过剩
谨防产能过剩抬头
产能过剩与金融危机
产能过剩“众生相”
小贴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
产能过剩的本质属性
产能过剩危害多多
产能过剩从何而来?
最担心的是用进一步的产能过剩来治理现在的
产能过剩
根本出路在于结构调整
小贴士: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产业政策导向

第七次对话  中国的楼市和股市
美国式“次贷”与日本式泡沫
中国式房地产泡沫会不会出现?
怎样看房地产市场的“反弹”?
小贴士:近年来国内楼市调控政策回顾
看不懂的中国股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