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187l~1948)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市的玛丽斯维利镇(Marysvil1e),25岁移居克萨斯,并进入一家铁路公司担任会计长达25年。当他在49岁时定居纽约,53岁时接受美国政府的指派,负责重整尼加拉瓜的财务,次年转任一家经营中美洲区域的铁路公司的财务主管。在这一期间,他撰写了两本书:《咖啡馆与白助餐馆之管王里》与《拉丁美洲之未来》,前者与其本业有关,后者提供解决中美洲社会与经济等问题的方案。
就在艾略特因为专业方面的成就获得肯定时,却不幸染患疾病,56岁(1927年)回美国加利福尼亚休养,两年后病情加剧,入院治疗。在休养期间,医生不准他外出,所以大约有三年时间足不出户,为了保持心智灵活,只好研究证券市场,此时他对证券市场完全外行,正因为如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无所挂碍,得以发展出自己的股市理论。
在研究的过程中,艾略特显然受到道氏理论的影响,且部分思想偏向不可知论、神秘论,并与江恩(w.D.Gann)的想法相当接近。江恩认为证券市场的起落,必定遵循着完美的数学平衡模式,任何股价的涨跌行为都可以视为对称的数学。而艾略特则认为任何周期性的走势,都按照着费伯纳西系数进行。
艾略特在疗养期间收集了1975年来美国证券市场指数的资料,举凡年线、月线、日线、小时线都加以详细研究。发现,在混沌的市场行为中,股价涨跌的模式会一再重复出现,而股价是由不同层次所构成,并且有规律地向前推进,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现象,是由投资人的群众心理所造成。1934年秋天,艾略特从加利福尼亚写信给当时美国投资周刊的编辑查尔斯·高林斯(Charles J.Collins),宣称华尔街出现了多头市场,并建议高林斯赶快研究周期理论,他的结论就是按照这项理论所做的推测。
在当时,高林斯经常遇到这种请求,宣称自己发明了预测股市的方法,所以他一开始对于这种预测毫不理会,但是艾略特仍不灰心,持续寄出他自己的预测资料。1935年,道琼铁路公司平均指数已经跌破了1934年的最低点,且低于11%,根据正统的道氏理论,这是属于令人心惊胆跳的卖出讯号,所有投资人及经济学家都惊惶失措,认为美国股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高林斯也认为艾略特自称永不失败的证券理论,已经完全失败。
就在跌势的最后一天,高林斯接到艾略特的电报,语气坚定地告诉高林斯,股市下跌的走势已经结束,多头市场已经开始。就当高林斯正在阅读电报时,道琼斯工业指数已经急剧上涨,但是从电报上的邮戳来看,艾略特发出电报的时间却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到达谷底的前两个小时,此后两个月,股市果然一路上涨,证明艾略特是正确的。
后来高林斯与艾略特相聚数周,全面研究艾略特的理论,并在1938年为艾略特出版了名为《波浪理论》(The Wave Principle)的小册子。艾略特后续又在《世界财经》杂志中发表12篇关于波浪理论的文章,这些文章成为波浪理论的基础,最后在1946年出版第二本关于波浪理论的专著:《自然法则——宇宙的奥秘》。
波浪理论也称波动原理,它具有三个重要概念:形态(pat-tern)、波幅(amplitude)与时间(time);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态,帝场上这些形态会不断地重复出现,然而其所对应的波幅大小与时间间隔并不一定会再重复出现,却可以将不同形态予以连接,使其形成同样形态的更大图形,如此周而复始。
波动原理最独特的价值在于普遍性及精确性,前者在大多数时间内,可以帮助投资人对市场的走势进行预测,许多人类的活动也都遵守波动原理;后者在于确认与规划走势的变化上,常有令人惊叹的准确率。
请看图1-1。在多头市场,一般又称为牛市(Bull Market),是由五个波动所组成的,其中包含了三个向上推升的波(waves Up),即标示l、3、5的位置,和两个向下修正的波(waves Down),即卡,标示2、4的位置。而在空头市场,一般又称为熊市(Bear Market),是由三个波动所组成的,即为图中标示a、b、c的位置。
在图1-1中,股市呈现一定的基本韵律和形态,五个上升波和三个下降波构成了八个波的完整周期。第1、第3和第5波称推动波(Impulse waves),第2波是针对第1波的修正,第4波是针对第3波作修正,所以第2、第4波属于修正波(Corrective Waves)。这5个波动完成了一个多头走势,当走势结束之后,股价将会进行修正,这次修正则是针对整个多头走势的调整,即标示为a、b、c。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