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熊市中的投资之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09831
  • 作      者:
    (美)彼得·希夫(Peter D. Schiff)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牛短熊长,如何在市场低迷时把握机会;漫漫熊路,如何在悲观气氛中逆市飞扬;财经畅销书《美元大崩溃》作者再度奉献。
展开
作者简介
  彼得·希夫,畅销书《美元大崩溃》的作者;资深的华尔街预言家,尤以对股市、商品、黄金和美元表现的准确预测见长。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希尔森雷曼公司,后于1996年加盟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2000年成为该公司总裁。希夫的观点经常为各大新闻媒体所引用,如《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定期做客CNBC电视台、彭博电视台和福克斯新闻台。他编有投资时事通讯《环球投资人》,并主持每周一次的《透视华尔街》广播节目。
展开
内容介绍
  《熊市中的投资之道》是一本献给股票投资者的书籍。它将告诉你,在经济衰退甚至威胁到私人投资时,如何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在当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全新的投资方法。《熊市中的投资之道》着重推荐在熊市中的投资战略,帮助读者规避美元崩溃带来的损失,鼓励他们加入其他牛市。《熊市中的投资之道》的目标就是帮助你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在经济改革开始之后,重新投资!
  彼得·希夫被美国主流媒体视为“毁灭先生,”因为他始终对美国的经济前景和美元的未来走势持悲观主义的态度。即便如此,这也丝毫不妨碍他成功预测美元贬值、房产泡沫和经济的衰退。《熊市中的投资之道》是继《美元大崩溃》出版之后,根据全球市场和美国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融合个人观点而撰写出的一部力作。透过《熊市中的投资之道》的章节,读者能够发现彼得·希夫的目光相当地深邃,视角极为独特,他的观点犹如一把利剑,刺破问题的表层,直达深处的本质。对于美国政府治标不治本、而且无法认清自身问题的现象,彼得·希夫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向全球读者展示了与市面形态完全不同的景象,从而能够与广大读者内心深处的唯美观念形成共识。
  彼得·希夫不愧是美国著名的评论家,尽管文章段落篇幅短小精悍,但是蕴含的知识和观点却异常的丰富,所讨论的问题触及美国政治和美国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五花八门的投资工具、新兴市场的崛起、美国的救市行动、美国公民的信贷问题、美联储一错再错的政策以及转变为储蓄国家等在彼得·希夫看来,政府所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任由雷曼兄弟破产,因为在他看来,这才是自由市场力量发挥效力的结果。彼得·希夫深刻地认识到,巨大的变革很快就要来临,它将打破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平衡局面。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非常规的思维和全新的投资战略。
  彼得·希夫的著作堪称经典。
展开
精彩书评
  “很少有财经分析家能够真正理解,在美国经济繁荣衰落的循环中美联储应该承担的责任;但彼得·希夫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希望了解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的根源,那么就要将此书列入他们的阅读列表。”
  --罗恩·保罗(RonPaul),美国国会议员
  “与其他华尔街专家相比,彼得·希夫对金融大环境的理解更为深刻。不论经验深浅,所有投资者都能够因此受益匪浅,这就使得本书成为必读之物。”
  --吉姆·罗杰斯(JimRogers),国际投资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熊市中的购买力衰退
  2008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一是阵亡将士纪念日,周末《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每周评论”版块援引《亚特兰大宪法报》(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一幅卡通画,图中所示的是一辆越野车顶部安装了独户房屋。在这幅图画里,司机向疑惑的路人解释道:“我没钱加满汽油,但我却购买了一个独户房屋。”
  由于汽车和房屋很不协调,所以它具有很大的喜剧色彩,但是现实生活一点都不可笑。我称之为“绞架下的幽默”,现实生活确实很残酷。
  除非我完全错误。我过去的预测与现实惊人的一致——汽油和食品价格飞涨,以及住宅销售量直线下降,这是经济出现严重问题的早期征兆,而且具有不可逆的特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对美国人民的生活标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主要关注如何在美国经济衰退或在财富创造业已转移的时候,进行安全的投资。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的建议,你需要理解问题的根源及其严重程度,这样就能够对问题的紧迫性和建议的实用性产生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当《美元大崩溃》一书出版时,经济领域风平浪静;我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长久以来,美国都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现在却沦为最大的债务国;它已经无法保持贸易项目和金融项目的平衡,这种混乱局面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根本无法逆转。”
  在最近的20年里,经济持续恶化,由于它的隐蔽性较强,所以在多数美国人看来,这段时期美国经济很繁荣;我把2006年的经济比喻为即将爆炸的巨大泡沫。由于受美联储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宽松甚至欺骗性的借贷操作以及广泛投机行为的刺激,房地产价格已经离奇暴涨。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的规模很庞大,持续时间很长,而且仍在继续恶化;国家债务,也就是应付贸易伙伴的款项已经积累到危险的境地。暴涨的资产价格(并未反映在消费价格指数里)说明美联储采取的是积极的货币政策。消费信贷刺激了消费支出,但是政府将它误解为合理的经济增长,从而认为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美元已经失去原有的地位,并开始大幅震荡。
  总而言之,美国经济开始走向滞胀一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或者更为严重的是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的怪圈,这就类似于最近20年阿根廷的遭遇;那时一位肥胖的中产阶级酒足饭饱之后满足地睡去,但是次日醒来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
  20世纪50年代:健康的一代
  为了理解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及生成机理,我们把目光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战后的美国经济拥有光明的前景。
  由于战时供应短缺导致需求被抑制以及战后婴儿潮的出现,消费支出强劲增长,制造业逐渐兴旺,经济增长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储蓄率保持高水平,这就为新兴产业如航空和电子提供了投资资本。失业率得到很好地控制。蓝领和白领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归功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功劳)、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使得利率相对合理;股票市场沉稳发展;国家债务可以忽略不计;联邦债务得到很好地控制,而且保持平衡;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贸易项目有着很大的盈余。对传统经济学家而言,与贸易项目同时存在的往来账户出现赤字。这是因为除了贸易项目,往来账户还包括金融项目。20世纪50年代,金融项目主要包括马歇尔计划和其他旨在恢复经济的外国援助、外国直接投资和海外军事投资。往来账户赤字对国家的经济健康并不构成任何伤害。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元成为世界的储备货币,在黄金的支撑下美元需求旺盛,美国财政部的外币储备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
  所以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蓬勃发展,但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1950年第一张信用卡签发,10年后消费信贷已经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工业生产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型因素,但是服务业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尽管服务业工资较低而且产品很少出口,但是5年后它的从业人数超过制造业。政府增加开支修建高速公路、机场并开展社会福利项目,使得税收猛增。
  经济衰退:山雨欲来
  近些年,美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行为经历了激烈的变革。美国的服务业基本取代了制造业,与亚洲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制造业相比,美国处于竞争劣势。这是因为其他国家并没有繁琐的监管条例、较高的税收以及强制性员工福利。美国已经成为消费国家,制造业已经消失了。
  现在美国政府只能借钱维持国家的运作。完全依赖债权国与供应商。这是非常危险的。但这也许仅仅是新纪元的冰山一角。
  真实情况是:贸易余额已经出现巨大逆差,每年进口总额比出口总额高8000亿美元。每年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维持在3000亿~4000亿美元之间,主要用于支持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社会公益项目、偿还债务以及其他支出。美国最主要的债权国是中国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现在美国的国家负债已经超过90000亿美元,达到无法偿还的危险境地,但这仍然只占总债务的很小部分。如果加上没有资金供给的负债,如社保、老兵福利和贷款担保,那么美国的总债务将高达500000亿美元。而美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仅占世界储备总量的1%,排名甚至低于利比亚、波兰和土耳其。
  尽管2000年科技股泡沫已经破裂,但是我们的股市刚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长的牛市,而且股价仍然被高估。这直接导致技术的暂时性衰退,但是很快美联储就制造出一个更大的泡沫——房地产泡沫。
  就国家角度而言,现在美国政府只能借钱维持国家的运作,完全依赖债权国与供应商。这是非常危险的,但这也许仅仅是冰山一角。就个人角度而言,美国公民人均负债相当惊人,国民储蓄率首次出现负增长。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狂热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开始破裂。美元的价值直线下降,最终趋于崩溃,而且美国脆弱的经济再也无法承受加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但是美国政府的经济学家认为,任何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消费支出依然强劲,GDP的稳步增长说明经济稳定发展。此外我们还被告知,房地产净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这表明房地产市场非常强势,资产净值仍将稳定增长。
  毁灭博士
  为了宣传新书,最近我时常在CNB以及其他电视节目中公开露面。与那些永远看涨行情的经济学家不同,我总是发表悲观的见解,所以CNBC送我一个绰号——“毁灭博士”。
  在电视节目现场,我的同行时常取笑我;但我仍然坚守阵地,因为我觉得他们的观点歪曲了现实。很多学者将美国GDP数据视为强大经济实力的证明,我对此不敢苟同。在GDP中,消费的比重超过70%,而且消费支出使用贷款。这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在毁灭财富。我们所进口的并不是资本商品,所以也就无法生产可在国内或国外销售的消费产品。我们进口的是消费产品,所以就把利润拱手相让了。
  房地产领域是讨论的焦点。狂热的地产业成了21世纪美国经济最合适的驱动力。我敢打赌,房地产中投机所占的比例令人触目惊心,房地产的崩溃将影响到美国的方方面面。
  只有傻子才会把房地产净值视做财富。我早就发出警告:在最近的6年里,47%的新增就业都与新房开工建设有关,而房地产融资、房地产财富效应及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的优惠利率与消费支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所有经济都建立在一个幼稚的假设之上:房地产价值将无限量上涨。
  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我早已料到次贷市场必将崩溃,并蔓延到所有的抵押贷款市场,从而演变为全面的信贷危机。此外我还说过,通货膨胀将使桶油价蹿升至100美元甚至更高,这与事实完全吻合;在油价低于20美元/桶时我就开始买进,而到了2006年油价已经高达60美元/桶。黄金价格是650美元/盎司时,我认为是绝佳的买人机会,但是其他人认为这个价格接近最高点了。2008年3月黄金价格突破1000美元/盎司,但我坚信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除此之外我还预测,其他贵金属、工业金属以及农产品的价格都会上涨,这也与实际相吻合。当我撰写本章时,白银和铂金的价格暴涨。在连续52周的时问里,大豆和小麦的价格分别上涨了90%和150%。
  我还预测了美元将持续下跌。现在欧元的价值是美元的1.5倍,所以纽约第五大街上的商铺希望顾客使用欧元支付货款。
展开
目录
第1章 熊市中的购买力衰退
第2章 远离危机中的现金和债券
第3章 别做困境中的“泥鸽靶”
第4章 警惕!股票大跌市
第5章 萧条中寻找商品良机
第6章 金融熊市中的黄金牛市
第7章 去海外寻求解套良方
第8章 投资哪个国家不亏钱
第9章 逆市飞扬的新兴市场
第10章 保住饭碗才不恐慌
第11章 熊市中别做“借债王”
第12章 换一个方式规避风险
第13章 是黑暗,更是曙光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