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证券市场流动性与投资者交易策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053602
  • 作      者:
    刘海龙,张丽芳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海尾,1959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99年9月于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2月~2002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研究工作。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先后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1995年以来,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有19篇被EI收录。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金融工程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丽芳,山西省阳城县人,2001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其后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金融风险管理。现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目前已经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证券市场流动性与投资者交易策略》在深入探讨市场流动性特征的基础上,对投资者的交易策略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总结了目前基于流动性的投资者交易策略的研究成果;针对股票间相关性对流动性成本的影响,在给出恒定流动性模式下交易者的指令选择策略和大额指令最优分拆策略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证券组合的最优交易策略;考虑到指令匹配等造成的延迟时间,研究了基于指令执行延迟的大额指令分拆策略;针对目前国内外实证支持的证券市场显著的日内流动性模式,并考虑指令执行时间,进一步探讨了日内流动性模式下大额指令的最优分拆策略和指令提交策略;研究了在流动性不充分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的博弈均衡策略。
    《证券市场流动性与投资者交易策略》是作者近几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1025)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供金融专业的相关研究人员、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从事证券投资与风险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范畴的界定
    流动性包括公司流动性和资产/市场流动性,公司流动性表示公司履行到期现金支付义务的能力,流动性好的公司能够自如应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资产/市场流动性表示市场中资产与现金之间的转换能力,流动性充分的市场是一个无摩擦的市场,在此投资者可以实现资产和现金之间的无成本转换。在流动性不充分的市场中,投资者无法实现资产和现金之间的无成本转换,而需支付相应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显性成本包括体现在账面价值上的交易佣金、委托费、印花税等;隐性成本不易被投资者察觉,它是由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引发的与市场流动性特征有关的成本。
    充足的市场流动性能保证现金和资产之间的低成本转换,及时满足公司流动性的需求,确保公司资金链的畅通,而一旦市场流动性枯竭,资产“有价无市”,则资产转换为货币的成本无限大,现金的流动性需求无法满足,公司就有可能因流动性不足濒临破产的边缘。曾经叱咤风云的湘火炬A(0549)、新疆屯河(600737)、合金投资(000633)这德隆系“三驾马车”之所以最终崩盘,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就是这些大幅高涨的庄股在高位成交低迷,有价无市,流动性风险十分突出,任何一个投资者一旦产生兑现的念头,在没有接盘的情况下,都可能造成股价的大幅下跌,进而形成崩盘走势。因而公司流动性的需求会引发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的需求,而市场流动性的枯竭可能引起公司资金链的断裂,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范畴的界定
1.2 流动性研究的背景
1.2.1 流动性研究的理论背景
1.2.2 流动性研究的实践背景
1.3 本书的研究意义
1.3.1 对机构投资者业绩增长的意义
1.3.2 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意义
1.3.3 对市场监管者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意义
1.4 本书的研究框架
1.5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述
2.2 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2.1 流动性的定性特征
2.2.2 流动性的定量描述
2.2.3 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流动性的日内模式研究
2.3.1 成熟资本市场流动性的日内模式及形成机理
2.3.2 中国股市流动性的日内模式及形成机理
2.4 基于流动性的投资者交易行为研究
2.4.1 资产配置策略
2.4.2 指令提交策略
2.4.3 交易执行策略
2.5 基于流动性的投资者博弈行为研究
2.5.1 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研究
2.5.2 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间的博弈研究
2.6 有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本书的切人点

第3章 指令驱动交易机制下流动性的度量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线性价格影响模型的理论基础
3.2.1 价格影响模型与价格冲击模型
3.2.2 无套利条件
3.2.3 无套利条件下单个资产价格影响方程的合理形式
3.2.4 无套利条件下证券组合价格影响方程的合理形式
3.3 指令驱动交易机制下流动性的度量模型——HFV线性价格影响模型
3.4 中国股票市场冲击系数的测算
3.4.1 样本及指标的选取
3.4.2 冲击系数与其他流动性代理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恒定流动性模式的证券组合最优调整策略研究
4.1 概述
4.2 基于恒定流动性模式的证券组合最优调整策略模型
4.2.1 模型描述
4.2.2 流动性不充分的刻画
4.2.3 基于均值方差效用函数的证券组合最优调整策略
4.3 单只股票的最优交易策略分析(L一1)
4.3.1 瞬时冲击系数和永久冲击系数的测算模型
4.3.2 单只股票最优交易策略的解析解
4.3.3 算例分析
4.4 证券组合的最优调整策略分析(L一2):算例分析
4.4.1 不同风险厌恶水平对证券组合调整策略的影响
4.4.2 股票间相关关系对证券组合调整策略的影响
4.4.3 证券组合调整策略与线性交易策略的比较
4.4.4 证券组合调整策略的有效边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日内流动性模式的单只股票最优交易策略研究
5.1 概述
5.2 中国股市的日内流动性模式——基于冲击系数的实证研究
5.3 基于日内流动性模式的大额指令交易策略模型
5.3.1 模型的介绍
5.3.2 指令执行延迟的随机模式
5.3.3 基于指令执行延迟的随机价格效应
5.3.4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5.3.5 恒定流动性模式下基于指令执行延迟的大额指令拆分策略
5.4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日内流动性模式的大额指令交易策略
5.4.1 成熟资本市场日内流动性模式的建模
5.4.2 算例分析
5.5 基于中国股市日内流动性模式的大额指令交易策略
5.5.1 中国股市日内流动性模式的建模
5.5.2 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流动性约束下的投资者指令选择策略研究
6.1 概述
6.2 流动性约束下的指令选择策略
6.2.1 流动性交易者的指令选择策略
6.2.2 知情交易者的指令选择策略
6.2.3 未知情交易者的指令选择策略
6.2.4 成交概率的估计
6.3 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流动性的投资者博弈交易行为研究
7.1 概述
7.2 机构投资者间的“捕食”交易模型
7.2.1 模型的假设
7.2.2 机构投资者间的“捕食”策略均衡
7.2.3 个别风险转化为系统风险的“传导”机制
7.2.4 基于“捕食”行为的资产变现价值
7.2.5 对风险管理的启示
7.3 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间的博弈均衡
7.3.1 博弈模型的建立
7.3.2 流动性充分的市场中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均衡
7.3.3 流动性不充分的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均衡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书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8.2 未来的研究展望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