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脑袋决定口袋——富人穷人差在哪
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吗
投资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人们对投资的认识,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差距也是对投资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中低收人者持有“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的观念。他们普遍认为,每月固定的工资收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就差不多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进行投资理财呢?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投资理财绝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如果你的钱本来就不多,那就更需要学会合理地投资理财。
其实,投资不看你钱多钱少,关键是你要有投资的意识,要愿意投资,会投资。据市场调查的情况综合分析,投资理财应从“第一笔收人、第一份薪金”开始。即使第一笔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个人固定开支之后所剩无几,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钱的聚敛能力。华尔街有一句谚语:“只要长期坚持,每月100元的投入,35年后的收益有望超过100万元。”这并非一句笑话,而是现实。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人来说,投资就是从小钱开始的。那么,小钱在哪里?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不知不觉在你手中流过的,其实大部分都是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小钱。它可能是单位临时发放的一笔奖金,或是投资型保险到期的效益,也可能是你在外面兼职获得的一点小报酬。
大钱与小钱的最大分别,其实是在于投资理财方式的选择。钱越少,能够选择的方式越有限。举例来说,当你手中有1000元想投资时,能够选择的就是门槛低的低收益理财,比如储蓄和国债;而如果手中有10万元,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式就多了许多。所以,钱少的时候,投资理财反而不易;相反,花钱的诱惑倒是非常大。只有先将小钱积累起来,你才有可能把小钱变大钱。同时,也不要总是嫌小钱投资赚得太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当你对小钱投资都异常精熟时,对于大钱的投资掌控能力肯定也会相当出色了!
小钱的投资理财,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着急将每次收到的小钱花出去,而是在家里设立一个特制钱包,每累积到2000元为一个单元,就可以将之存到银行或进行投资。这样,既能有效地控制你的情绪化消费,又能让你的小钱显得不至于太“小”,投资起来,才更有动力。
其实,在我们身边,一般人光叫穷,时而抱怨物价太高,工资收入赶不上物价的涨幅,时而又自怨自艾,恨不能生在富贵之家,或有些愤世嫉俗者更轻蔑投资理财的行为,认为是追逐铜臭的“俗事”,或把投资理财与那些所谓的“有钱人”画上等号,再以价值观贬抑之……殊不知,这些人都陷人了矛盾的逻辑思维——方面深切体会金钱对生活影响之巨大,另一方面却又不屑于追求财富的聚集。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一辈子工作勤奋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钱,却又不知所为何来,既不知有效运用资金,亦不敢过于消费享受,最终没有攒多少钱,反而受了不少穷。
因此,作为普通大众,必须端正自己的投资理财观念,消除误区,积极走出投资的第一步。现代经济带来了“投资理财时代”,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财书多而庞杂,许多关于投资理财的课程也走下专业领域的舞台,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妇、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勤俭储蓄的传统单一理财方式已无法满足一般人需求,而且各种投资品种也层出不穷,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配合人生规划,理财的功能已不限于保障安全无虑的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满足。这时,你还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玩的金钱游戏”,与己无关的行为,那就证明你已落伍,该奋起直追了!
投资箴言:
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投资理财。不论贫富,投资理财都是伴随人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越穷的人越要积极行动,通过不断的投资积累,改变自己的人生。
投资有风险,不投资也有风险
投资有风险,这是常识。世界上没有包赚不赔的买卖。只要进行投资就会有亏损的可能。于是很多人就认为,只要我不投资,那就没有了风险。持有这种想法和观念的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而缺乏对社会经济深刻的认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不投资往往也有不小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两个方面:通货膨胀和生活质量的相对下降。
第一,不投资的风险来自于通货膨胀。从长远来看,社会经济一直处于通货膨胀之中,只不过有的时候比较剧烈,有的时候比较温和,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地通货膨胀。例如,如果一个人拥有100万元现金资产而不进行任何投资,在通胀率仅为3%的情况下,30年后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40.1万元,而实际情况往往比假设的可能更为严重。
对于我们的财富来讲,最大的威胁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一点一点地把我们的财富侵蚀掉。美国历史上从1900年到2000年,100年间货币贬值至原来的1/54。而在中国,经过不到30年的时间,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1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只有原来的1/30。所以,为了抵御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你必须投资理财,一定要让财富的增长速度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这样才能保证财富的绝对值没有缩水。
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你不能把钱只存在银行,因为储蓄的功用只是杯水车薪,以储蓄存款的方式持有现金,只是典型的低风险低收益的选择。短期来看,其风险很小甚至是没有风险。因为尽管国内没有欧美国家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但人们相信政府是老百姓利益的最终保护者,即使银行破产,国家也会埋单。但是,长期来看,储蓄存款不仅收益很低,而且冒的风险很大。原因在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通货膨胀是持续长期存在的趋势。如果不做投资,你把钱存在银行,仅靠银行的那点利息,你的财富会缩水很多。这时候,投资理财是你避免风险的唯一选择。
第二,不投资会使生活质量相对下降。好些人为了避免风险,不愿进行必要的投资。例如,对待股市,他们从不愿涉足,而是将钱储蓄起来,认为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股市风险,天真的以为“不炒股就没风险”、“股市涨跌与我没关系”。而实际上,股市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一部分,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股市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不管你炒不炒股,乐不乐意,你都与股市脱不了干系。当股市上涨的时候,不投资的人没有享受到收益,反而无形中受损;当股市崩盘时,不投资的人照样躲不过,受到间接的冲击。
近几年来,各地房价一路疯涨,不少特大城市更有赶超纽约、香港等国际大都市房价的趋势。尽管如此,不少楼盘开盘销售半日即告罄的新闻却常常见诸报端。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房屋销售火暴,究其原因,股市的财富效应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对于不投资的人来说,等于财富严重地缩水。
通过投资赚钱的人,大肆地买房、买车、买名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那些置身“市外”的人的生存空间同时却逐步被挤压,生活质量也在相对下滑。
而有些没有投资的人总是乐见市场大跌,跌得越惨越好,甚至希望大崩盘。因为他觉得他没投钱进去,市场跌得多严重都与他没关系。这是对投资错误的认识,其实一旦股市大跌,城门失火,将会殃及池鱼,谁也很难幸免。
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国1929年股市大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到1933年,几乎在四个劳动力中就有一个失业。这种经济低迷持续了将近10年的时间,对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可见,不投资并不能保证你的安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只看表面现象,而要对投资和风险有清醒的认识,眼光放长远,从而用投资来开创自己的财富人生。
投资箴言:
对于大部分普通居民来说,创业并不太切合实际,证券投资则是较好的选择。我们应该明白:投资有风险,而不投资风险更大。
积累财富不能靠工资,而要靠投资
财富积累必须靠资本的积累,要靠资本运作。对普通人来讲,靠工资永远富不起来,只有通过有效的投资,让自己的钱流动起来,才能较快地积累起可观的财富。
一般来说,创造财富的途径有两种主要模式。第一种是打工,目前靠打工获取工薪的人占90%左右;第二种是投资,目前这类群体占总人数的10%左右。
一些专业人士对创造财富的两种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结果:如果靠投资致富,财富目标则比打工的要高得多。例如具有“投资第一人”之称的亿万富豪沃伦·巴菲特就是通过一辈子的投资致富,财富达到440亿美元。还有沙特阿拉伯的阿尔萨德王储也通过投资致富,他目前才50岁,但早在2005年,他的财富就已达到237亿美元,名列世界富豪榜前5名。
通常来说,在个人创造财富方面,比起投资,打工能够达到的财富级别十分有限。但打工所要求的条件和“技术含量”较低,而投资创业需要有一定的特质和条件,因此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打工并获取有限的回报。但事实上,投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为、都要为的事。从世界财富积累与创造的现象分析来看,真正决定我们财富水平的关键,不是你选择打工还是创业,而是你选择了投资致富,并进行了有效的投资。
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号称“打工皇帝”,他年薪超过千万美元。巴菲特是世界“投资第一人”。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典型人物的财富对比,来揭示打工致富与投资致富的区别。巴菲特40多年前创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时候,仅投入1500万美元,后来通过全球性多样性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韦尔奇拥有超过4亿美元的身价,与巴菲特的440亿美元财富相比,就显得太少了。可见致富方式选择的差别,最终决定了韦尔奇与巴菲特之间还存在着那么遥远的财富距离。
贫富的关键在于如何投资理财。巴菲特说过: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亚洲首富豪李嘉诚也主张,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的,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所以李嘉诚有一句名言:“30岁以前人要靠体力、智力赚钱,30岁之后要靠钱赚钱(即投资)。”钱找钱胜过人找钱,要懂得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中国的俗语也说: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说钱有4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为了证明“钱追钱快过人追钱”,一些人研究起了和信企业集团(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前董事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的财富情况。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我父亲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会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作更有效的投资。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领先于其叔叔辜振甫。因此,人的一生能拥有多少财富,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决定于你是否投资、如何投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