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支付体系与国际金融中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3936
  • 作      者:
    冯菊平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支付体系与国际金融中心》书总结了支付体系的一般概念,以支付系统为主线,深入探讨了支付体系及其对金融市场的支付结算安排;介绍和比较了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各国际金融中心支付体系的特点;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支付体系,支持金融市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冯菊平,华中科技大学MBA、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1984年进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2006年9月起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主任。研究领域主要有:人民币汇率、货币理论、资本流动、信息工程、金融基础设施等。主持完成外汇管理决策系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支付清算建设、国库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实施、人民币现钞全球管理模式研究、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等课题。出版的著作有《证券百题解》、《国际游资与汇率风险》等,发表的文章主要有:《改革现行结售汇体制的探讨》、《短期资本流动风险调控理论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银行结算账户及资金往来相关性实证分析》、《我国新型支付组织的发展与风险防范》、《统筹兼顾做好央行金融服务工作》、《长三角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创新与发展》等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支付体系与国际金融中心》关注的不仅仅是支付体系本身,而且把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支付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金融市场交易结算安全与效率的角度,探讨支付体系的建设问题,这对于完善支付体系,支持金融市场发展,乃至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商业银行和其他相关金融机构了解和学习支付体系的教材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支付体系概述
  1.1 支付与支付体系
  1.1.1 支付的概念
  支付是指因经济活动引起的,能以一定的货币价值进行计量的债权债务清偿行为及过程。可以用货币价值进行计量的债权债务,通常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货币(即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中央银行货币(即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在“电子货币机构”和“货币服务组织”发达的地区还包括存放在此类机构的存款。按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大小,可以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货币价值不变的债权债务,即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货币和中央银行货币;另一类是货币价值不断变动的债权债务,即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的货币价值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不适合扮演一般等价物的角色,所以人们通常所称的支付是指前一类债权债务的转移。再进一步看,以流通中的现金为媒介所从事的支付行为我们通常称为现金支付;而以商业银行货币和中央银行货币为媒介所从事的支付行为我们通常称为非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在安全性、流动性、经济性等诸多方面较现金支付均有较大的优势。从支付体系的发展角度来看,尽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现金支付所覆盖的交易领域不可能完全为非现金支付所取代,但后者交易份额不断扩大将成为趋势。由于非现金支付涉及系统、工具、制度等种种要素的设计、安排,其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单纯的现金支付,需要各国中央银行的高度参与。因此,无论是国际清算银行还是各国央行,在对支付进行研究和分析时,“支付”一词通常指非现金支付。本书下文所提到的支付,同样特指非现金支付。
  为了便于理解支付的本质,这里举一组简单例子说明。
展开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  支付体系概述
1.1  支付与支付体系
1.1.1  支付的概念
1.1.2  支付处理的标准化过程
1.1.3  支付体系的概念
1.1.4  支付体系的金字塔
1.2  支付体系与中央银行职能
1.2.1  支付体系对中央银行的意义
1.2.2  挑战与变革
1.2.3  新的货币政策模式
1.3  支付体系与国际金融中心
1.3.1  支付体系为社会提供货币支付平台
1.3.2  支付体系为金融市场提供结算安排
1.3.3  支付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1.3.4  支付体系支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第2章  支付系统
2.1  大额支付系统
2.1.1  大额支付系统概述
2.1.2  支付风险与清算结算时滞的关系
2.1.3  实时全额结算与延迟净额结算的区别
2.1.4  实时全额结算所涉及的几个问题
2.1.5  大额支付系统最新发展趋势
2.2  零售支付系统
2.2.1  票据支付系统
2.2.2  小额支付系统
2.2.3  银行卡系统
2.2.4  新型支付组织
2.3  外汇交易结算系统
2.3.1  外汇交易结算系统概述
2.3.2  基于信任的外汇交易结算模式
2.3.3  持续联结结算系统
2.4  证券结算系统
2.4.1  证券结算系统的设计原则
2.4.2  证券结算系统与支付体系之间的关系

第3章  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支付体系介绍
3.1  纽约支付体系
3.1.1  美元跨行支付系统
3.1.2  证券交易结算系统
3.1.3  纽约商品交易所结算系统
3.2  伦敦支付体系
3.2.1  英镑跨行支付系统
3.2.2  证券交易结算系统
3.2.3  伦敦黄金市场的清算
3.3  法兰克福支付体系
3.3.1  欧元跨行支付系统
3.3.2  证券交易结算系统
3.4  东京支付体系
3.4.1  日元跨行支付系统概况
3.4.2  日元大额支付系统
3.5  香港支付体系
3.5.1  港元跨行支付系统
3.5.2  美元和欧元支付系统
3.5.3  人民币支付系统
3.5.4  香港证券结算系统
3.6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支付体系的发展趋势
3.6.1  支付系统和支付服务组织呈现集中化趋势
3.6.2  更加注重业务的经济性
3.6.3  系统呈现功能多样化的趋势
3.6.4  支付系统和服务组织呈现国际化趋势

第4章  支付体系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4.1  我国支付体系在上海的运行现状
4.1.1  我国人民币支付体系现状简介
4.1.2  上海支付服务组织的现状
4.1.3  主要支付系统在上海的运行情况
4.1.4  上海支付工具使用情况
4.1.5  上海支付体系监管的现状
4.2  上海各金融市场支付清算业务现状
4.2.1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4.2.2  交易所证券市场
4.2.3  银行间外汇市场
4.2.4  黄金市场
4.2.5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4.3  完善支付体系,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4.3.1  支付体系概念的完善
4.3.2  完善银行业在支付体系中的作用
4.3.3  完善支付体系建设的规划过程
4.3.4  完善支付体系的监管制度
4.3.5  完善支付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4.3.6  支付系统开发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第5章  我国支付系统支持证券交易结算模式探讨
5.1  我国证券交易结算模式的现状
5.1.1  交易有关各方开户情况
5.1.2  清算结算模式
5.1.3  风险控制机制
5.1.4  资金结算存在的问题
5.2  证券交易结算模式的国际(地区)比较
5.2.1  欧洲模式
5.2.2  美国模式
5.2.3  中国台湾地区模式
5.3  关于支付系统支持证券交易结算模式的探讨
5.3.1  潜在目标
5.3.2  资金结算模式的选择
5.3.3  其他需要明确的问题
5.3.4  关于支付系统支持证券交易结算的建议

第6章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相关问题研究
6.1  国内外银行业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的比较分析
6.1.1  我国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的总体情况
6.1.2  国外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服务的基本定价策略和主要内容
6.1.3  国内外支付结算服务价格定价策略的比较分析
6.2  我国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6.2.1  目前我国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6.2.2  我国支付结算服务政府指导价存在的主要缺陷
6.2.3  我国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的外部约束条件
6.3  建立动态平衡的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6.3.1  支付结算服务的基本特性及其定价模式
6.3.2  我国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的具体目标
6.3.3  改革、创新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的具体建议
6.4  与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相关的其他具体问题
6.4.1  优化和调整支付结算服务价格机制的迫切性
6.4.2  支付结算服务成本定价的难点分析
6.4.3  支付结算服务的合理定价与构建和谐支付体系
附件  人民币基本支付结算业务政府指导价文件一览表
缩略语表
专业术语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