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股指期货投资策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53315
  • 作      者:
    徐凌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推出股指期货,是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对于完善市场功能,改善市场结构,健全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和风险对冲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凌,高级经济师,四川大学企业管理学博士。
  先后任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人事厅主任科员、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人事教育处处长、组织部长、海通证券海口营业部总经理、海通证券成都营业部总经理,现任海通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金融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有着深厚的管理背景、丰富的从业经验与良好的过往业绩。曾当选为“海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两次被四川省证券期货业协会评为“优秀管理明星”,多次被海通证券评为“十佳营业部经理”。2008年9月被聘为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学院教委委员。在《金融界》、《中国证券报》、《CCTV证券资讯频道》、《证券之星》举行的联合评比中,荣膺“2008领航中国期货卓越人物”。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股票市场,应该包括股票发行的一级市场、股票交易的二级市场和管理股票市场风险的股指期货市场。这三个部分有机协调,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伴共生的统一整体。一级市场实现了筹资,二级交易市场实现了资产的定价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股指期货市场则实现了股票市场风险的分割、转移和再分配,保障了股票市场健康、持续发展。从实践上来看,全球大多数股票市场都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有股票市场,就一定会伴生有股指期货市场。股指期货市场以期货交易方式复制了股票现货交易,建构了服务和服从于股票市场的影子市场,使股票市场风险变得可表征、可分割、可转移、可管理。有了这样一个虚拟的影子市场,犹如给原本单轨运行的股票市场铺设了另一条轨道,促进股票市场稳健运行。
展开
精彩书摘
  1.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建立,有赖于一定规模基础的市场。如果市场规模太小,投机者可以利用资金操纵股价,拉升或压低股票指数,从而在股票指数期货市场获取暴利,出现了诸如1993年海南股指期货的违规事件。我国的股票现货市场,截至2007年底,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32.7万亿元人民币,上市公司的数量达到l 550家,是世界第四大股票市场(前三名分别是美国、日本和英国)。如果按照11%的经济增长速度计算2007年的GDP,2007年股票市值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140%,而这一比率在2000年不足50%。由此可见,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市场受操纵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为我国开展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奠定了基础。
  2.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强烈的避险需求
  规避风险是股指期货产生的直接原因。以美国为例,1980年底,美国公众手中所持股票市值已达14 000亿美元,股票种类有5.5万种之多。1981年,里根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实行强硬的紧缩政策,利率居高不下,最高时达21.5%,使股票市场受到沉重打击,许多投资者在股市中损失惨重。1981年第三季度,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场外交易所经营的股票几乎90%下跌,纽约证券交易所中17种股票下跌的市价达10亿美元以上,而场外交易市场上NASDAQ综合指数下跌了15.56%。正是在此背景下,股指期货作为避险工具应运而生。目前,我国股市高达65.7%的系统性风险正是股指期货产生的前提条件。
  3.股票市场日益规范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摸索阶段,规制和监管不完善,出现了各种操纵市场现象,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1992年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后,监管力度得到加强,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国证监会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和《证券市场禁人暂行规定》等。1999年7月1日《证券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证券市场从试点阶段进入了在法制化的基础上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第2章 股指期货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功能
2.1 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
2.2 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2.3 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
2.3.1 风险规避功能
2.3.2 价格发现功能
2.3.3 其他附加功能
2.3.4 股指期货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特殊功能
2.4 国内外股指期货的研究现状
2.4.1 国外学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现状
2.4.2 国内学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现状

第3章 股指期货交易目的、交易行为及在中国发展的特殊性
3.1 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交易目的、交易行为与交易策略
3.1.1 套期保值者与风险规避
3.1.2 投机者与面对的高风险高收益
3.1.3 套利者与面对的低风险稳健收益
3.2 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变迁路径与金融市场结构特点
3.2.1 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变迁的路径
3.2.2 中国金融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3 国内金融环境下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的特殊性
3.3.1 交易制度差异与国内交易策略特殊性
3.3.2 市场投资者结构差异与国内交易策略特殊性
3.3.3 金融产品结构差异与国内交易策略特殊性
3.4 改善股指期货市场交易环境的政策建议

第4章 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及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4.1 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内涵及应用
4.2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的影响
4.3 股指期货交易与现货市场波动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4.3.1 研究方法与数据
4.3.2 实证分析结果
4.4 股指期货上市对不同投资者结构的现货市场短期影响分析
4.4.1 香港衍生产品市场
4.4.2 台湾衍生产品市场
4.4.3 对比分析
4.5 本章主要结论

第5章 股指期货套利交易与策略研究
5.1 股指期货定价理论
5.1.1 完美市场条件下股指期货定价
5.1.2 不完美市场条件下股指期货定价
5.2 股指期货套利类型与流程设计
5.2.1 股指期货套利的类型
5.2.2 股指期货套利流程设计
5.3 股指期货套利交易策略
5.3.1 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的交易策略
5.3.2 期现套利的交易策略分析
5.3.3 股指期货跨期套利的交易策略
5.4 行业筛选与现货组合指数跟踪效果的实证分析
5.4.1 研究方法和数据
5.4.2 现货组合的指数误差追踪分析
5.4.3 ETF基金与股指期货的套利过程与交易策略

第6章 现货市场风险规避与套期保值策略
6.1 套期保值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6.2 套期保值理论的发展
6.2.1 传统套期保值理论
6.2.2 选择性套期保值理论
6.2.3 现代套期保值理论
6.3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估计、预测与套保绩效衡量方法
6.3.1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估计方法
6.3.2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预测方法
6.3.3 套期保值绩效的衡量方法
6.4 基于香港恒生指数期货最优套保比率的实证分析
6.5 基于A股沪深300指数最优套保比率预测的实证分析
6.5.1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6.5.2 实证分析
6.6 套期保值交易策略
6.6.1 多头套期保值
6.6.2 空头套期保值
6.7 本章主要结论

第7章 股指期货交易风险度量与管理策略
7.1 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类型与度量方法
7.1.1 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类型
7.1.2 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的度量方法
7.2 VaR技术在股指期货交易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7.3 基于S&_PS00指数期货和恒生指数期货的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7.3.1 研究方法和数据
7.3.2 实证分析结果
7.3.3 VaR估计结果
7.3.4 股指期货风险管理策略应用
7.4 基于HS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
7.4.1 数据与实证分析结果
7.4.2 VAR估计结果
7.5 本章主要结论

第8章 股指期货在基金管理中的应用
8.1 股指期货在开放式基金中的应用
8.1.1 我国开放式基金发展状况
8.1.2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分析
8.1.3 开放式基金对股指期货的运用与风险控制
8.2 LOF基金构建Alpha组合策略研究
8.3 股指期货在封闭式基金中的应用
8.3.1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8.3.2 封闭式基金与股指期货的对冲套利策略
8.4 利用股指期货开发130/30基金
8.4.1 130/30基金简介
8.4.2 130/30的投资方法:数量方法的优势
8.5 可转移Alpha策略

第9章 本书的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