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基本模型的这两章之后,一连几章讨论的都是可违约工具的定价模型,以及这方面的经验证据。第5章综述了评估具有违约风险的证券的各种可选方法。最初,我们关注的是最基本的工具——一种可违约零息债券,目的是为了比较各种可选模型的一些关键特征。我们回顾了两大类模型:(1)简约模型,这些模型为违约概率的变化假设了一个外生的过程,根据历史的或当前的数据来标定。(2)结构模型,它们直接以发行者的偿债能力或偿债意愿为基础。第二类模型通常设计成资产/负债比率这一变量的随机模型。大部分通过市场数据来推断违约概率的定价模型和框架都是采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回顾将有利于我们后面对许多其他问题的讨论。
第5章还讨论了风险中性概率和实际概率的区别。第3章和第4章对违约过程的讨论以及利用历史数据拟合模型时使用的都是实际概率,但实际上金融行业和学术研究中使用的所有定价模型都是以风险中性概率为基础的。Black and Scholes(1973)、Merton(1974)的开创性成果表明,只要给定基础资产的价格过程,就可以对香草型(传统的)股票期权定价,就好像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一样。实际上,以风险中性概率计算的期望折现现金流量值即为任意未来现金流量的市场价值,包括那些来自于可违约交易对手的现金流量。
第6章更详细地讨论了公司债券的定价,特别关注模型应用的实践和实证方面。这里,我们从对违约风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的讨论开始:违约发生时的回收额或回收率。虽然债券合约一般都清楚地规定了违约方应支付的款项,但我们必须指出,破产导致的重新谈判以及破产法庭上的谈判并不总是严格遵守债券合约中的条款。面对真实世界中违约清算的复杂性,各种与清算结果相近似的简便的计算方法都被用于构建简单的定价模型。我们举例说明了可违约证券定价中不同的回收率假设的实际含义。
对某些可违约工具来说,信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交易对手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是由几个主要的独立评级机构评定的,例如穆迪和标准普尔。另外,许多金融机构采用内部信用评级。评级是信用质量的非连续性指标,因此,当债券从一个评级转移到另一个评级时,如果此前没有被市场所完全预料到,则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敞口风险,也就是当评级变化时市场价格将发生重大非连续变化的风险。在定价系统中正式引入这种敞口风险带来了新的挑战,关于这一点将在第6章末给予简单的评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