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金秘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60785
  • 作      者:
    吴兴镛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兴镛,系“蒋介石的总账房”、亲历黄金运台重要人物吴嵩庆之子。1939年生于四川,原籍浙江镇海。196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9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2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自1991年升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正教授至今。从事甲状腺素代谢研究36年,有专著、专利及论文多项。2007年著有《黄金档案——国府黄金运台·一九四九年》一书,颇受好评,被称为有关黄金运台“最详尽客观的著作,是近代史必备的参考书”。
展开
内容介绍
    《黄金秘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以尊重史实、还原真相为理念,追踪了国民党政府把国币金圆券的准备金总值约当年的4亿美元密运台湾的史实,含旧有及最新公布密档(包括《蒋介石日记》)、吴嵩庆战时军费记录、亲历者的口述及各方史料,综合交叉论证,以还原60年前的真相。
    《黄金秘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作者系“蒋介石的总账房”、亲历黄金运台重要人物吴嵩庆的儿子,他从父亲的军费密记入手,十余年来在海峡两岸和国内外的档案馆、报章杂志及网上搜集资料,并寻访与运金有关的亲历者和目击证人,颇得许多第一手资料,2007年在台湾出版《黄金档案——国府黄金运台,一九四九年》,迭有好评,被称为有关黄金运台“最详尽客观的著作,是近代史必备的参考书”。此后作者又结合2008年公开的内战时《蒋介石日记》等,再对照台湾已公布的《蒋中正档案》及其父吴嵩庆的军费密记和亲访目击证人等,综成此书。《黄金秘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堪称唯一一本关于黄金运台的全纪实。
    吴嵩庆的战时军费密记详细叙述了1949年下半年败退中的国民党军的战费困境,提供了极难得的第一手军费资料供史家参考。军费密记里所提到的将领和政治人物,也是国共内战史中生动的关键人物,对于普通读者了解史实和历史人物都是极好的参考资料。
    《黄金秘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文字平实生动,史料丰富,图文结合,特别是展现了诸多第一手资料的复印件,极富历史真实感。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近代史虽然是昨天的历史,但是,其中歪曲讹误之说颇多,只有像吴先生这样勤勉不懈务求真相不止,才有可能逐渐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为我们的民族提供一部真实可信的中国近代史。吴先生此书堪称迄今为止关于此一专题最好的学术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杨天石
展开
精彩书摘
    1948年12月2日凌晨,也就是1日夜晚,外滩全面戒严。英国记者乔治·瓦因(George Vine)住在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北楼)靠中国银行一边的客房。午夜之后,他向东望,虽在全面戒严下,从昏暗的路灯下依然可以见到岸边的“海星号”,甚至护航军舰;他向西望,可望到中国银行的侧门(今滇池路74号)及圆明园路口,挑夫或两人挑一箱,或一人挑两箱,从滇池路走向海边,一艘500吨级的海关缉私舰(图3.1)停靠在黄浦江边上。做新闻记者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凭着专业的直觉,就断定所挑体积小而沉重的担子里,必定是贵重的黄金,便立刻从黄埔滩20号的华懋饭店内,把中国银行内运出黄金的目击情况,向伦敦、向世界发出以下电讯:“……中国的全部黄金正在用传统的方式——用苦力运走”【The Soong Dynasty(《宋氏王朝》),Sterling Seagrave著,Harper Perennial,1986,第441页。】
    外滩中国银行金库
    2006至2008年,笔者四次飞越太平洋来到上海,查找上海档案及实地勘察外滩,首先为解一个谜:为什么从旧黄浦滩路23号的中国银行里,运出24号中央银行的国库黄金?
    由中国银行与和平饭店之间小路(今滇池路)步入中国银行之后院,答案就浮现出来了。原来中央银行的国库黄金及银元存在中国银行后院地下室的金库里,现在有武警在外站岗,当然无法进去一探究竟。但其中有一部分,开放给一般民众,我们沿着一个螺旋梯向下走去,下面豁然开朗,有存户在查看自己的贵重存物,玻璃门上写着“远东第一大库”,“始建于一九三七年”,即是日寇全面侵华的那一年。中央银行的地下金库应该是在同一层附近。就像旧时修机场,一部分作“军用”,另一部分作“民用”。我们所能看到的大概是“民用”部分。
    图3.2 中为中国银行(黄浦滩路23号,中间平顶),左侧为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北楼),与中国银行有滇池路相隔,右侧白色六层楼即原中央银行(24号)
    登上和平饭店楼顶,向东面望,就可看到黄浦江,现在是游客云集的外滩江边公园,当年(1948年)12月1日的午夜,缉私舰“海星号”就停泊在岸边,不远处还有一艘军舰,美盛号(或美朋号),在巡航监视。从江边往西看,23号(中国银行,17层)与24号(中央银行,6层,第二次大战时的日本正金银行)之间只有一条小巷子,从和平饭店北楼上面是看不见的。所以,那晚挑夫应该是由中国银行与和平饭店之间的小路(今滇池路)走向江边的。
    图3.3 由中国银行北旁门(今滇池路)进入银行地下室,即原中央银行的国库所在
    乔治·瓦因发出电讯的次日,英国报纸就刊登了这条新闻,路透社也发布以下新闻:“国民党政府央行偷运黄金”。香港左派的《华商报》(1948年12月3日)及其他报纸也转载了这条消息。
    另据《中央银行档案》,几天以后,宋子文又命上海央行运广州银圆1000万元(共2500箱,每箱4000枚),也是从“金圆券”准备金里提出的,于12月8日利用淞沪警备部(司令陈大庆)夜间戒严时,以招商局的“海沪轮”运去广州[《民国档案季刊》1989年第1期,第53页)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前向台北厦门密运现金一组资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但没被媒体、社会及一般民众注意到。
    12月1日深夜的运金行动,不只轰动上海,也震惊了全中国,长沙的湖南省参议会首先通电全国:“这些金子都属于全国人民所有,是三个半月前(1948年8月19日)以发行金圆券强迫收购来的,来自民间,作为金圆券的准备金,随意移动会影响老百姓对金圆券的信心。”云云。上海人心惶惶,没过几天就在中国银行门前发生了震撼世界的黄金挤兑(Gold Rush)。国民党政府在中国银行以远比黑市价格低的纯金,有十百倍的利润及保值,让市民拿1000金圆券(每日牌价上调)换兑黄金1市两,但每天限售1000两,先来先购,于是成千上万的市民都到银行外面去排队。
    黄金挤兑惨剧
    据上海《大公报》12月9日记载:“……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于11月21日起开始办理存兑至12月6日,(天里)共兑出黄金15617两(合金圆券10551万元),兑出银圆941341(合金圆券9413100元)……”上海《申报》12月27日刊登:各地“国行所兑出金银,仅占库存廿分之一”,如以库存黄金400万两计,则兑出黄金全国为20万两。外滩拥挤成人海,让举世看国民政府的笑话,最后以挤死挤伤多人告终。
    现在要从以下各点来试着还原历史的真相:首先是12月1日深夜,究竟有没有黄金由上海外滩运出?英国路透社于1948年12月2日向全世界发表国民党政府央行偷运黄金的新闻是否可靠?若是事实,这一次到底运出了多少两金子?由何人决定运出?其次,究竟由哪些种方式运出?从上海运到哪里?
    国民政府从大陆撤退到台湾之最初二三十年,对于黄金运台的事都噤口不言,而主持其事的人,包括先父在内,也绝口不提,因黄金运台的事情,从大陆民众观点来看是民怨极大的。为拥护政府,许多老百姓排队兑换,据正式资料,由中央银行在上海一地就收兑了美钞3400万,取得黄金110万两及银圆500万块,占全国70%左右。事实上,在以后第九章第五节中会提到,此显然低报的黄金量占全国估计私人拥有总量的比例还是很小。
    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失败,金圆券(最高面值国币为金圆券500万元)快速贬值。以银圆与金圆券的兑换率来看,到1949年1月,银元从开始的2元金圆券换一块银圆涨到1000元兑一块,到4月23日解放军攻进南京,已经超过1000万元兑一块银圆。8个月来,通货膨胀超过500万倍,也就是说,如果家有100万美金,换为金圆券后,8个月后,这400万金圆券,只能换回美金2角!而且,再过三个月,就不到美金一分钱了。这样国民党政府如何还能不失掉民心?
    广东省(浙江、新疆、海南等地也曾印出地方银圆兑换券)于1949年6月6日发行大洋票,以银圆十足做准备金,用到10月12日解放军进广州。当时国民党政府在穗都使用银圆发薪水。但是100块银圆就重达27公斤,不是很方便。广东省银行发行大洋票填补这个空白。实际上使用不到一个月,因为7月2日国民党政府又发行了国币银圆券,大洋票就失去了流通的价值,剩余的就运去台湾,到2007年才在高雄销毁,但这些大洋票先早已充斥于旧币市场。
展开
目录
杨天石学部委员序
王世真院士序
自序
第1章 黄金秘档浮出水面
第2章 1948年——金圆券发行前后的中国形势
孔宋贪污渎职动摇国本
发行金圆券
军经崩溃——蒋介石作下野准备
第一批黄金准备运台湾
第3章 1948年第一批(第一船次)国库黄金运台
外滩中国银行金库
国民党政府央行偷运黄金
黄金挤兑惨剧
银元又流通
海关缉私舰“海星”号运金
俞鸿钧奉蒋介石命令运第一批黄金去台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中央银行档案记录

第4章 俞鸿钧——第一批国库黄金运台主持人
俞鸿钧的生平
哪些中央银行档案沉海底?

第5章 1949年1月第二批国库黄金运台
蒋介石下野前夕的内战形势
“预支军费案”:先支半数
“订(草)约事,告一段落”
财务署机要秘书詹特芳的回忆
蒋介石密藏厦门军费的用途
第二批军费黄金运出时间与交通工具
厦门是金银转运重镇

第6章 1949年2月第三批国库黄金空运台北
蒋介石决定引退
宋子文、俞鸿钧密电与第三批黄金空运台北
中央银行上海黄金存量(1948年11月-1949年5月)

第7章 1949年5月第四批国库黄金运台
第8章 吴嵩庆——1949年“预支”军费的负责人
先父的教育
服务国民党政府及与蒋介石夫妇的渊源
出任财务署长管内战军费(信任而不“亲”)
在台湾的工作
唐荣耕耘12年
一次小小的中共统战
从唐荣钢铁公司退休之后

第9章 四批上海国库金银运台的运输及见证人
最重要的证人应该是蒋介石!
沪台海关见证人
沪台中央银行众多证人
国民党军队财务署的经手人
运送金银的军方人士
为什么还会有人否认有金银运台湾呢?

第10章 1949年上海国库金银运存厦门鼓浪屿探详
蒋介石为何将厦门作为黄金白银的转运地点
两度专访厦门鼓浪屿寻觅运金路线
地下金库已拆除改建仅存遗迹

第11章 1948-1949年国民党政府国库金银总数
1948-1949年国民党政府的黄金储备
黄金大部分来自美国
1949年2月8日央行总裁刘攻芸所报国库存金量
除上海以外,运台厦金银究竟有未来自其他地方?

第12章 1949年6月之国民党军队军费日志(一)
1949年国库有亿两纯银
蒋介石庆幸有人替他遮盖秘密军费与安排发行新台币
秘密军费黄金凭空多出9万两
徐堪呈蒋介石报告及广州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困境
台湾军费“代垫款”

第13章 1949年7月之国民党军队军费日志(二)
蒋介石直接掌控秘密军费及中央与台省的财政冲突
军费分拨款、发金及银三类

第14章 1949年8至10月之国民党军队军费日志(三)
宁夏、关中、浙台闽的军费
厦金运台及蒋介石认陈诚“言行病态”
一次“违旨”运黄金到广州
俞鸿钧弃职赴港与财政部长下台
厦门弃守与金门之战

第15章 1949年11-12月(大陆国共内战最后30天)之国民党军队军费日志(四)
“国民党政府”面临解散:资遣离职人员
“预算财务署长”亲自押运金银车队
蒋介石怒骂杨森
胡宗南部队最后一次的黄金饷

第16章 国民党政府上海国库资金运台湾后的流向
台湾“中央银行”档案及军费支出黄金数量(1949年5月-1950年12月)
第一批黄金:主要作新台币准备金及稳定新台币
上海国库“余金”在台湾的储存(2008年)
第二批存厦门秘密军费黄金
国民党政府在国内外新铸银元
蒋介石下野期间(1949年1月下旬到1950年3月1日)的总裁办公费
《联合报》拿去了多少黄金?——看蒋介石“亲信”如何打军费黄金外汇的主意
第三、四批运离上海的黄金纯银
内战结束时“财务署”保管军费还剩多少?
黄金支出总账

第17章 自述——旁观运金的岁月
幼年与教育
漫长学医历程
甲状腺学研究36载
1975年的台北“国建会”与洛杉矶加大:W复合物的发现
“中华世纪黄金教育基金”的构想:如何释出海峡两岸间善意

第18章 国民党政府国库资金运台时期有关人物小传
(一) 财务署同仁之一:詹特芳、董德成、于德昌
(二) 财务署同仁之二:李光烈、赵志华、王逸芬
(三) 陈良、俞济时、赵聚钰、赵抡元
(四) 徐堪、刘攻芸
(五) 陈舜畊与叶良光
(六) 王东原
(七) 母亲吴林熺与三舅林国珪(围棋名人林海峰的父亲)
附录1 黄金、银元重量换算,海空运输工具与银行建筑历史
附录2 大事记(1948年1月至1950年12月)
附录3 吴嵩庆先生年谱
附录4 名词简介
主要参考资料
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