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理论、模型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49326
  • 作      者:
    刘南,陈达强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理论、模型与实践》在完善次优拥挤定价理论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道路次优拥挤定价的理论、模型方法,以及世界各国在城市道路拥挤定价方面的成功实践。<br>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理论、模型与实践》的主要特点是:<br>    ·综合考虑了城市道路拥挤的时段特性、出行方式选择、用户差异等在内的<br>    复杂的道路系统。<br>    ·运用经济学定价理论与交通优化理论方法对城市道路次优拥挤定价的效率<br>    和公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br>    ·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在拥挤定价策略的最新实践经验、各种先进技术及对<br>    我国的启示。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南,男,1961年11月生,江苏无锡人,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现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物流与决策优化研究所所长。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方向学术带头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注册会员。<br>    1982年获南开大学数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留学。1993年获美国西北大学城市系统和政策规划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交通规划局、新泽西州路易斯伯杰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从事物流与交通运输的研究和咨询工作,1999年8月回国。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与区域科学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br>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交通厅项目2项,以及多项政府企业委托咨询项目。出版专著8部(其中英文版1部),译著1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道路拥挤已经成为大中城市发展的瓶颈,道路拥挤定价理论即研究在道路严重拥挤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对使用者收费来引导和调节道路需求,达到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理论、模型与实践》系统地阐述了城市道路次优拥挤定价的理论、模型方法,以及世界各国在城市道路拥挤定价方面的成功实践。《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理论、模型与实践》主要特色是应用经济学理论与城市交通优化理论方法,构建多用户、多时段、多方式弹性需求次优拥挤定价模型,并采用模拟数值分析,研究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以便为解决现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br>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理论、模型与实践》可作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城市交通工程、系统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高年级本科生选修教材,也可供政府的交通管理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城市交通拥挤定价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br>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分析<br>    2.1  城市交通系统的市场特性<br>    2.1.1  城市道路的公共性分析<br>    就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而言,按照萨缪尔森(1999)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就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而言,公共产品具有关联性或不可分性,一般由政府提供。而且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里所谓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在消费某产品时,并不妨碍另一个人的消费,换句话说,这样的产品一旦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给任何人带来成本;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不需要支付成本也能够从某产品的消费中得到好处,或者是让某个不付费者不消费这种产品是困难的。此外,公共产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和整体供给的特点,即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而不能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凡是可以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和享用,具有敌对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介于二者之间的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
展开
目录
序<br>前言<br>符号说明<br>第一篇  城市交通拥挤定价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br>第1章  绪论<br>1.1  城市交通与交通拥挤<br>1.1.1  城市交通系统及其构成<br>1.1.2  城市交通拥挤与交通供求<br>1.2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概述<br>1.2.1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的概念<br>1.2.2  拥挤定价研究的分类<br>1.2.3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研究现状<br>1.3  本书的结构<br>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分析<br>2.1  城市交通系统的市场特性<br>2.1.1  城市道路的公共性分析<br>2.1.2  城市交通道路资源的供求特性<br>2.1.3  城市交通需求的二重性<br>2.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外部特性分析<br>2.2.1  外部特性理论<br>2.2.2  城市机动车出行的负外部特性<br>2.2.3  城市交通负外部特性的内部化<br>2.3  城市交通拥挤经济分析<br>2.4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出行成本<br>2.5  城市道路拥挤收费交通影响分析<br>2.6  小结<br>第3章  道路拥挤定价模型与算法回顾<br>3.1  最优拥挤定价<br>3.1.1  最优拥挤定价理论基础<br>3.1.2  最优拥挤定价理论模型描述<br>3.1.3  最优拥挤定价研究现状<br>3.2  基于瓶颈理论的拥挤定价<br>3.2.1  基于瓶颈理论的拥挤定价基础<br>3.2.2  基于瓶颈理论的拥挤定价模型<br>3.2.3  基于瓶颈理论的拥挤定价研究现状<br>3.3  次优拥挤定价<br>3.3.1  次优拥挤定价理论基础<br>3.3.2  次优拥挤定价理论研究现状<br>3.3.3  基础模型——多时段简单路网次优拥挤定价模型<br>3.4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理论发展趋势<br>3.5  小结<br>第二篇  次优拥挤定价的效率分析<br>第4章  多时段、多方式次优拥挤定价模型<br>4.1  交通系统描述<br>4.1.1  基本设定<br>4.1.2  出行成本<br>4.1.3  道路交通流和出行时间<br>4.1.4  交通需求特征<br>4.1.5  个体行为选择<br>4.2  模型建立<br>4.2.1  不收费问题(NT问题)<br>4.2.2  最优问题(FB问题)<br>4.2.3  次优问题(SB问题)<br>4.3  数值算例分析<br>4.3.1  函数及其参数的设定<br>4.3.2  模拟运算结果及其分析<br>4.3.3  参数敏感性分析<br>4.4  小结<br>第5章  一般路网多时段、多出行方式次优拥挤定价模型<br>5.1  交通系统的描述<br>5.1.1  路段成本与路径成本<br>5.1.2  弹性交通需求函数<br>5.1.3  出行人数与方式划分<br>5.1.4  公交出行成本函数<br>5.2  模型建立<br>5.2.1  不收费模型<br>5.2.2  最优收费模型<br>5.2.3  次优模型<br>5.3  算例实证<br>5.3.1  算例描述<br>5.3.2  基本参数设定<br>5.3.3  模拟运算结果及其分析<br>5.4  参数灵敏度分析<br>5.4.1  需求参数灵敏度分析<br>5.4.2  成本参数灵敏度分析<br>5.5  小结<br>第三篇  次优拥挤定价效率和公平分析<br>第6章  多时段、多用户次优拥挤定价模型<br>6.1  一般路网拥挤定价模型基础<br>6.1.1  一般路网用户均衡模型<br>6.1.2  一般路网系统最优模型<br>6.2  多时段一般路网模型<br>6.2.1  多时段一般路网均衡模型<br>6.2.2  多时段一般路网最优模型<br>6.2.3  多时段一般路网次优模型<br>6.2.4  带公平限制的两时段一般路网次优模型<br>6.3  多用户一般路网模型<br>6.3.1  多用户一般路网最优模型<br>6.3.2  多用户一般路网均衡模型<br>6.3.3  多用户一般路网次优模型<br>6.4  多时段、多用户一般路网次优拥挤定价模型<br>6.4.1  不带公平限制的多时段、多用户一般路网次优拥挤定价模型<br>6.4.2  带公平限制的多时段、多用户一般路网次优拥挤定价模型<br>6.5  求解算法与数值算例<br>6.5.1  算法设计<br>6.5.2  数值算例<br>6.5.3  模拟分析<br>6.5.4  参数的敏感性分析<br>6.6  小结<br>第7章  带公平因素限制的多时段、多方式次优拥挤定价模型<br>7.1  交通系统的描述<br>7.1.1  基本设定<br>7.1.2  交通需求特征<br>7.1.3  出行成本<br>7.1.4  道路交通流和出行时间<br>7.1.5  个体行为选择<br>7.2  模型建立<br>7.2.1  不收费问题(NT问题)<br>7.2.2  最优问题(FB问题)<br>7.2.3  次优问题(SB问题)<br>7.3  模拟运算、结果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br>7.3.1  函数及其参数的设定<br>7.3.2  模拟运算结果及其分析<br>7.3.3  参数敏感性分析<br>7.4  小结<br>第8章  多用户、多时段、多方式次优拥挤定价模型<br>8.1  交通系统描述<br>8.1.1  基本设定<br>8.1.2  交通需求特征<br>8.1.3  路段平均出行成本与路径平均出行成本<br>8.1.4  个体行为选择<br>8.1.5  公交车出行成本函数<br>8.2  模型建立<br>8.2.1  不收费问题(NT问题)<br>8.2.2  最优问题(FB问题)<br>8.2.3  次优问题(SB问题)<br>8.3  小结<br>第四篇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技术与实施<br>第9章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技术<br>9.1  城市道路拥挤定价实施技术<br>9.1.1  人工拥挤收费方式<br>9.1.2  全自动收费方式的技术实现方式<br>9.2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br>9.2.1  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概述<br>9.2.2  ETC发展情况<br>9.2.3  ETC在国外应用情况<br>9.2.4  ETC在国内的应用<br>9.3  出行者信息系统<br>9.3.1  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定义<br>9.3.2  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发展<br>9.3.3  各国典型的出行者信息系统<br>9.3.4  我国的ATIS发展状况<br>9.4  小结<br>第10章  世界各国拥挤定价实施案例<br>10.1  新加坡的地区许可证收费机制<br>10.1.1  背景介绍<br>10.1.2  拥挤定价实施<br>10.1.3  经验学习与不足<br>10.2  美国91号公路不停车收费案例<br>10.2.1  背景介绍<br>10.2.2  拥挤定价实施<br>10.2.3  实施结果<br>10.3  英国伦敦区域收费<br>10.3.1  背景介绍<br>10.3.2  拥挤定价实施<br>10.3.3  经验学习与不足<br>10.4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双层收费”<br>10.4.1  背景介绍<br>10.4.2  拥挤定价<br>10.4.3  经验学习与不足<br>10.5  上海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初步设想<br>10.6  小结<br>参考文献<br>附录A  交通均衡分配理论<br>A.1  需求变动的用户均衡分配模型<br>A.2  需求变动的系统最优分配模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