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战略研究:以上海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058035
  • 作      者:
    孙斌栋等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战略研究》从上海存在的城市交通问题出发,分析了传统的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政策对于缓解交通拥堵的效用,并从上海自身实际、世界大都市的交通发展经验和国内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比较三个方面,阐述空间结构优化对于疏解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必要性。在理论研究和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上海为例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和计量分析,检验城市空间结构对于城市交通的作用机制,重点从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和就业-居住均衡的角度探讨了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总结挖掘相关规律。最终提出我国特大城市交通疏解的空间模式、战略取向以及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策略。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战略研究》主要供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和城市交通领域的科研、教学和规划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供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机构和城市发展决策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2 上海城市交通现状与空间政策的现实必要性
  2.1  上海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上海市交通拥堵状况严重,主要呈现为两大特征:在空间上,交通拥堵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尤其是外环以内的浦西地区;而在时间上主要集中于早晚的通勤高峰时段。
  据2005年上海市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显示,中心城平均行程车速降低。中心城道路交通拥挤点主要集中于中心区大部分主干道、高架和外围区放射性干道上,南北高架高峰时段每小时车速只有43 km。在“三纵三横”交通走廊相交的区域,拥堵更为严重,早高峰拥挤方向行程车速低于18 km/h。而中心区道路平均行程车速为14-16 km/h(浦西)和20-22 km/h(浦东)。同时,交通高峰时段呈现延长的趋势,早高峰集中在1 h内,而晚高峰集中在2 h内;公共交通平均出行时耗增加,平均出行时间为58 min,距离8.4 km;全市人员平均出行距离延长,由1995年的4.5 km/次延长到2004年的6.9 km/次;中心城通勤平均出行时耗增加,为33.5 min(上班)和31.0 rain(上学)。
  可见,当前上海市交通系统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交通问题日渐突出,急需解决。由于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由于道路供给量不足、交通需求增长迅猛所导致的供需矛盾的存在,也有由于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导致的空间层面的矛盾的存在。因而交通问题解决不仅需要有短期内缓解交通拥堵的针对性策略,更需要有保持城市交通畅通的远景规划。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与章节结构
1.2.2 研究方法

2 上海城市交通现状与空间政策的现实必要性
2.1 上海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 上海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分析
2.2.1 交通问题现状的供需矛盾分析
2.2.2 未来交通问题的供需矛盾分析
2.2.3 结论:传统供需维度难于解决交通问题
2.3 空间政策对于解决上海城市交通问题的现实必要性
2.3.1 人口分布的单中心格局
2.3.2 城市空间形态的蔓延式发展
2.3.3 城镇体系结构的非均衡阻碍人口扩散
2.3.4 郊区交通设施配套滞后于产业布局

3 世界六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规律与启示
3.1 世界六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
3.1.1 伦敦
3.1.2 巴黎
3.1.3 纽约
3.1.4 东京
3.1.5 新加坡
3.1.6 中国香港
3.2 世界大城市交通策略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3.2.1 世界大城市交通策略的规律总结
3.2.2 对我国大城市交通战略的启示与建议

4 国内特大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比较与启示
4.1 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政策分析
4.1.1 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2 北京城市交通的供需维度分析
4.1.3 北京城市交通的政策维度分析
4.1.4 北京城市交通的空间维度分析
4.2 广州城市交通现状及政策分析
4.2.1 广州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2 广州城市交通的供需维度分析
4.2.3 广州城市交通的政策维度分析
4.2.4 广州城市交通的空间维度分析
4.3 国内大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比较与启示
4.3.1 京、沪、穗城市交通现状问题与比较
4.3.2 京、沪、穗城市交通政策分析与比较
4.3.3 对我国特大城市交通战略走向的政策建议

5 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
5.1 国内外研究概述
5.1.1 国外研究概述
5.1.2 国内研究概述
5.2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及对交通结构的影响
5.2.1 集中型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对交通结构的影响
5.2.2 分散型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对交通结构的影响
5.2.3 折中型城市空间规划理论与交通结构
5.2.4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引导交通结构发展
5.3 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拥堵的影响:单中心与多中心的视角
5.3.1 单中心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交通拥堵影响研究的进展
5.3.2 单中心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交通拥堵影响的研究评价与启示
5.4 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拥堵的影响:就业一居住均衡的视角
5.4.1 就业一居住均衡理论
5.4.2 就业一居住均衡对城市交通拥堵影响的争论
5.5 城市交通结构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
5.5.1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5.5.2 城市路网系统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5.5.3 轨道交通网络形态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5.5.4 城市交通可达性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5.6 小结

6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的历史演化与互动
6.1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
6.1.1 开埠前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1843年以前)
6.1.2 开埠后至民国初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1843-1912年)
6.1.3 民国时期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1912-1949年)
6.1.4 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19491978年)
6.1.5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1978年以后)
6.2 上海市城市交通结构的历史演化
6.2.1 上海市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演化
6.2 一上海市城市路网结构的演化
6.2.3 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演化
6.3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的历史演化路径与相互作用
6.3.1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路径
6.3.2 上海市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演化路径
6.3.3 上海市城市路网结构的历史演化路径
6.3.4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7 1980年代以来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的演变与互动
7.1 1980年代以来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7.1.1 城市规模演变
7.1.2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7.1.3 城市功能布局的演变
7.1.4 城市开发强度的演变
7.2 1980年代以来上海市城市交通结构的演变
7.2.1 交通供给系统的演变
7.2.2 出行特征变化
7.3 198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演变的互动
7.3.1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对于交通结构演变的影响
7.3.2 交通结构演变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

8 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交通结构的计量检验与实证研究
8.1 中国大城市交通出行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8.1.1 城市交通出行的影响因素综述
8.1.2 城市交通出行影响因素的定量化研究
8.1.3 计量模型的分析与解释
8.1.4 结论与启示
8.2 上海市就业一居住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
8.2.1 上海市就业与居住均衡的实证分析及对交通的影响
8.2.2 结论与启示
8.3 上海市普陀区就业一居住均衡与交通出行的调查分析
8.3.1 问卷设计思路和抽样调查基本情况
8.3.2 问卷统计结果
8.3.3 通勤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3.4 启示与建议

9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模式与战略取向
9.1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模式探索
9.1.1 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模式研究评述
9.1.2 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模式构建
9.2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战略取向
9.2.1 优化空间结构,构建多中心空间模式。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
9.2.2 各中心地区应最大程度地实现就业与居住的空间配置均衡
9.2.3 承担多中心职能的新城定位
9.2.4 轨道交通是疏解中心城交通的关键
9.2.5 严格控制中心城增长,实现新城建设和中心城疏解联动发展
9.3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策略
9.3.1 推动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政策设计一体化
9.3.2 构建上海市域与中心城内部两层次的多中心体系
9.3.3 增强多中心地区的就业与居住均衡
9.3.4 新城定位和规模
9.3.5 检讨轨道交通建设时序政策,超前建设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轨道交通
9.3.6 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市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
9.3.7 统筹轨道交通建设与新城开发的资金平衡
9.3.8 调控中心城的增长,为新城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专业术语中英对照索引
附录:上海市通勤交通调查问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