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业中国硅谷:我与康拓公司的军转民之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4043971
  • 作      者:
    秦革,齐忠著
  • 出 版 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今天的中关村以中国硅谷闻名于海内外。20多年前,中关村众多国家级研究院、所羞于谈钱的知识分子们,响应党的改革开放号召走出高墙,白手起家、自筹资金,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创办高科技产业。他们的坚苦历程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不仅成为西方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研究探索的焦点,还是不发达国家推动其国民经济发展的学习模式。《创业中国硅谷:我与康拓公司军转民之路》这本回忆录,用作者秦革先生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叙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创办军转民企业——康拓公司的过程和成长经历;用企业家的内心世界和鲜活生动的事实再现中关村当年历史,满足人们探索和学习的需求。
    回忆录中还披露了我国航天事业艰难的开创历程,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航天飞船的研究与发射相关经历,“文革”时期极左思潮对航天事业的干扰。
展开
作者简介
    秦革,1938年2月10日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部五院502所科技处副处长、民品部部长、502所副所长。1988年6月,受命创建康拓科技开发公司,出任总经理。先后荣获航天部颁发的“航天奖”,航天部五院颁发的“航天一等奖”、“一等功臣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奖”等多种奖励,并获得“政府特殊津贴”。
    齐忠,笔名齐中,1956年2月6日出生,19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在职研究生班。曾任北京民协副秘书长,十几年来撰写了800多万字有关中关村及民营科技企业的文章,其中《洋电脑围剿中关村系列报道》、《亚都兼并启示录》等新闻报道被新华社内参及全国多家新闻媒体转载刊登。1994年,文章《王永民的五笔之路》荣获北京日报社“科技之光”二等奖。2002年,荣获中国科协与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联合颁发的“敬业乐群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关村给世界带来了伟大的创新模式,那就是在没有证券市场、没有私幕基金、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落后情况下,打造出高科技产业群体的创新模式。
    今天中关村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人们显示,它不仅成为穷国与富国抗衡的利器,也成为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永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
    所以还原中关村创业的历史,讲述中关村高科技产业的起源和重大事件的真相,让人们了解中关村伟大的创新模式为中国的繁荣和平做出的贡献,是数十年来为中关村兴起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应有的义务与责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穿着破棉袄的求学之路
    一、贫穷而又充实的中小学生活
    原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风靡我国。影片中有位在西伯利亚贫困农村生活的小男孩,在考中学时激情朗诵自己创作的求学诗歌,他说:“穿着一件破棉袄,挺起胸膛向前走,向前走啊不低头,迎着东方火红的太阳去上学。”这段情节使不少人感动得落泪。我看到这个情节时心口就会发热,还会自言自语地说:“穿着破棉袄的男孩,就是我,就是我。”我从波涛滚滚的图们江,穿过贫穷落后的山东沂蒙山区,最后成为北京的大学生,这是一条难忘的求学之路。
    1938年2月,我出生东北延边地区与朝鲜只有一江之隔的和龙县,按照山东老家秦氏家族的习俗,我的名字排列是元字辈,父亲给我起名叫秦元富,秦革是我在“文化大革命”中改的名字。我幼年生活的地方是东北长白山脉的东坡,景色非常幽美,远远望去,巍峨的长白山上终年白雪皑皑,家门口四周山坡上绿树葱茏,不远处美丽的海兰江如同一条碧绿的翡翠链,蜿蜒向东汇人波涛滚滚的图们江。夏天,我和小朋友们在清清的小河中撒网,潜到水下从石头下摸鱼。冬天,在雪地中拉爬犁,滑雪打闹,有时还砸开厚厚的冰面,用鱼网从水下捞出鲜活的鱼,还走进山林在厚厚的白雪下挖出冬眠林蛙,拿回到家中做菜和父母、姐姐、弟弟们大吃一顿,那时真是美好的时光。
    1945年,延边地区就解放了,当地的经济比较发达,师资力量强,教育基础也很好,每间教室都有电灯,晚上都可以学习。学校除了语文、算数外还有生物、手工、地理等课程,老师有时带领我们进人长白山原始森林,认识各种树木,讲解果树的嫁接原理,采摘野葡萄、山蘑菇等,既有趣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有时又把我们带到小白兔、小青蛙面前,讲解小白兔的大耳朵和小青蛙独特的弹跳力,使我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好景不长,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久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发生巨变。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我们住的地方从此天天是震耳欲聋的大炮声、飞机声、炸弹声。大批朝鲜人民军战士从朝鲜战场上撤退进入我国延边地区,这些士兵在冬天零下20多度的情况下还穿单衣,为解决朝鲜人民军战士的住宿问题,当地所有中、小学全部停课,腾出教室、老师的办公室、放东西的仓库让他们住。我所在的小学也住满朝鲜人民军战士,当地政府给他们发放全新的冬装,还在小学的院里支起8口大锅为他们煮饭。
    这种混乱的情况不要说读书,生活都成了问题,每次防空警报响起大家全要往防空洞跑,父亲只好让母亲带领姐姐我和弟弟们回山东老家上小学。我的老家在山东沂蒙山区的蒙阴县东儒来村,那里是个贫穷的地方,教育条件非常差,没有电,晚上读书只好用棉籽油灯,不一会儿油灯冒出的油烟就会把脸熏得黑黝黝的。我在家乡念完小学后,看到父亲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那么大年纪还要整日为全家的生计奔波,我是家中长子,不忍心向父亲提出上中学的要求,又回到东北延边地区,帮助父亲做小买卖贴补家用。当时父亲买了台草袋子编织机,我就在家编织草袋子一干就是两年。生活就是这么苦,我想读书的念头从来没有放弃过,每天晚上我都要拿出小学课本看看,读上几段课文。知子莫如父,父亲对我说:“元富,你要是还想读书,就去山东济南找个中学上吧。”
    听完父亲的话,我的心中如同打翻五味瓶,甜酸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我特别喜爱读书,在小学考试年年全校第一。有一年全校评比时,我比第一名只差0.5分,心里特别不服气,又把考试卷子检查一遍,发现有道题被老师扣错分,就找老师评理,结果我又重新成为第一名。我和姐姐秦桂珍、堂兄秦元钦每次考试都包揽前三名,在当地是有名的“秦氏三杰”。因为家里穷,姐姐小学毕业后,上了,一年速成师范就在当地小学当老师挣钱养家,我上中学、大学时姐姐给了很大的帮助,至今每年我都回山东老家去看望她。当年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再好一些,姐姐肯定会考上大学。不过姐姐作为党培养的沂蒙山区第一代人民教师,在当地任教50多年,桃李满天下备受尊敬。
    在父亲的支持下,我重新回到山东走上求学之路。那年的初春,我穿着件黑色的破棉袄,背着行李和母亲做的几十张煎饼,离开家走上去济南的求学之路。离开村口很远,我回头看到母亲和姐姐、弟弟们还站在村口看着我,向我招手。从我们村到火车站要步行50多里山路,那年我刚刚14岁,一个人如同小松鼠上下跳跃在山间的小路上,一点都不觉得累。大地上到处是刚刚破土而出的嫩绿的小草,白色、红色、紫色、粉红色的小花点缀其中。到达山顶放眼望去,山脚下农民赶着牛在田中耕种,不时传来农民赶牛时的吆喝声和黄牛低沉的叫声,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
    我到济南后在能借宿的麟址巷小学补习功课。当年有两种中学:一种是私立中学,是私人办的学费高,这种学校好考;一种是国家办的公立中学,学费低,报的人数特别多,录取比例是20人取1人。我家穷上不起私立中学,只有考有住宿条件的公立中学,当年只有济南公立七中、八中、第十一中招住宿生。我发愤学习,发榜的时候拼命挤到跟前,从榜上第一行第一个名字慢慢的往下看,表面严肃但是心里是一阵乱跳,当看到第七行秦元富时,头“轰”的一声响,真是兴死了。
    中学毕业考试,我的成绩又特别好还是三好生,学校要保送我上高中,我知道家里穷没钱供我上高中,谢绝老师和学校的好意。可是我求学的欲望并没有减低,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北京水利发电学校的招生简章。这家学校是一家中专技校,不仅免收学费还管饭。我就向家里要路费到北京报考,运气不错顺利地考上位于北京东郊定福庄的北京水利发电学校。这个学校除书本费自理外其他费用学校负担,每月还有助学金,中午和晚饭有肉菜,8个人一桌随便吃,比我在初中的生活好多了。
    我们家乡有句老话,“运气来了,关上门都挡不住”。在技校刚上两年,“大跃进”运动开始了,水利部借着“大跃进”,把北京水利学校和北京水利发电学校合并,成立水利水电学院,我进入水利水电学院成为大学生。这家学院位于西郊二里沟西口北侧,西面是北京师范学院,北面是北京外国语学院。
    1960年水利学院为培养本校自动化系的老师,挑选4个优秀学生到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学习,我又被选上成为中科大的学生。当年中科大在我国高校中很有名气,我是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做梦也没有想到能成为中科大的学生,当时的心情只有一个字——“美”。
    我成为大学生的消息传到家乡,母亲非常高兴。因为我是村里第一名大学生,还是在北京上大学。母亲觉得跟戏曲里进京在紫禁城中的进士差不多,给她的脸上增光。她专门在家里摆桌席请亲戚们来吃,还买了几挂鞭炮在家门口放。她逢人就说:“我们家元富在北京上大学,将来肯定有出息!”
    为给家里省钱,我在北京上学后好几年没回家,大学四年级那年母亲托人写信给我,她在信中说想念我,今年过年一定要回家,让娘看看。那年学校放寒假后我就急忙往家赶,下火车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冬天天短夜长,刚走没多远天就黑了,蜿蜒的山路上覆盖着积雪,呼叫的北风中还掺杂着野狼断断续续的嗥叫,山坡乱坟岗上有时会有鬼火跳动,真有点吓人。我借着月光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走,午夜2点才到家。我推开门看见母亲还没睡,她站在柴锅前用水瓢往里添水,原来母亲怕我回家饿,把饭放在锅里热了一夜。我叫了一声“娘”,母亲看见我没说话,泪水就流下来了。
    二、中科大郭沫若校长与校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中国科学院所属,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是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首任校长由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兼任。为使学校继承和发扬抗大的优良传统,郭沫若校长亲自写下校歌《永恒的东风》。他将写好的校歌送给周恩来总理审阅,周总理改了两个字,把“为共产主义建设做先锋”中的“建设”两字,改为“事业”。郭沫若校长又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抗大校歌作者吕骥同志谱曲。他说:“我们的校歌能让他作曲,这就使得我们的学校能够有声有色地继承抗大的传统。”以下是中科大校歌。
    ……
展开
目录

前言:伟大的旅程
第一章 穿着破棉袄的求学之路
一、贫穷而又充实的中小学生活
二、中科大郭沫若校长与校歌
三、钓鱼中度过的蜜月
四、我的父亲和母亲

第二章 “四清”与“文革”
一、“四清”运动
二、中科院在洪洞县的“四清”工作
三、我与中央“文革”联合接待室
四、我和毛主席的合影留念

第三章 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
一、五院、502所的成立与航天事业的巨大作用
二、卫星制造与毛主席像章
三、周总理下令停止飞船研制
四、我国初期返回式卫星研制

第四章 中国军转民事业的起步
一、502所的组成部分
二、抱着送上门的石头过河
三、四通的人才争夺使我们清醒

第五章 走出大院开公司
一、组建康拓公司的源起
二、公司的创业资金是借款
三、探索军事院所的集体所有制
四、康拓模式走在路的中间
五、公司的发展战略
六、志同道合才能共事
七、早期的奖惩制度
八、领导科研人员是件难事

第六章 铁路的保护神——红外测轴仪
一、康拓红外测轴仪的研制
二、进入“铁老大”市场前的调研
三、用航天技术打造红外产品
四、铁路线上的大比武
五、王素素永远的常青树

第七章 为市场量身打造的工控机
一、康拓工控机的开发
二、用户是方向
三、向联想学专家秀推出老魏
四、领导问怎厶宣传个人

第八章 打造惊天事业——金税工程
一、聚宝盆被无偿拿走
二、让朱总理失眠的增值税
三、主动请缨进入金税工程
五、击败电子部夺标
六、防伪税控系统的研制
七、没有改革的决心无法推广
八、康拓公司与上市擦肩而过
九、刘纪原中国军转民第一人
十、王雨生军转民的实干家

第九章 泰山会
一、身价过亿的会员制
二、初期的泰山会
三、泰山会的管理制度
四、泰山会是民生银行之父
五、史玉柱的舍取
六、柳传志的联想股份制改造
七、钢铁般的意志
八、三步走的谋略
九、柳传志的心里话
十、段永基民营企业的旗手
十一、胆大心细运筹帷幄
十二、理论超前言如重炮

跋:铁笔如刀刻青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