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旅游学基础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853630
  • 作      者:
    王明星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旅游学基础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管理专业人员了解学习旅游方面知识的参考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旅游学基础教程》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分为16章,分别介绍了旅游学入门;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职业机会与能力;旅游业;旅游资源、市场与旅游动机;旅行社及旅游产品的销售过程;酒店业及相关服务;景区、主题公园及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管理;旅游体验;旅游影响;中国旅游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旅游规划、容量及协调发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世界旅游宣言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每章都设置了本章概要、关键性术语、章首案例、思考题、案例分析、本章推荐阅读书目等栏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和观点。
展开
精彩书摘
    而城市市区居民前往该城市下辖县、市访问活动理应列入旅游范围。这不仅是因为其旅行距离相对较远,更重要的是,这些下辖县、市在经济上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就来自农村地区的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居住地范围一般应以其日常生活所在的县、市为界。
    应该指出的是,上面列举的对旅游者定义的认识差异都是就旅游者的技术定义(technicaldefinitions)而言。人们对于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defini.tions)的认识,则并不存在大的差异。可以这样认为,无论是国际旅游者还是国内旅游者,都是出于就业和移民以外的任何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人。1.2.2“旅游者”的类型
    实际上,关于旅游者的类型目前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人们通常是按照各自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分析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和标准对旅游者进行分类。其中旅游目的是最根本的特征,因为它代表了旅游的具体动机。按此特征进行分类,对旅游企业的旅游市场细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一些发达国家的出境卡和入境卡上,还专门设置了“旅游目的”的填写项目。
    联合国和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栏目,将旅游目的分为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休闲、娱乐、度假其目的就是为了放松。这类旅游往往与家庭成员或单位组织的成员在一起,其旅行目的与职业活动毫无关系。
    探亲访友属于社会访问活动。但探亲访友中往往会引起其他活动,如探亲时也会去娱乐、去度假。因此,有的部门把“探亲访友”作为“休闲度假”类型中的一个分支。
    商务、专业访问这一类内容最宽,它包括了在惯常环境以外所有的商务和专业活动。这一类中包括设备安装、视察、采购、为国外企业销售;出席会议、交易会、展览;雇员奖励旅游;讲学或举办音乐会;为旅游者的旅游安排节目、住宿和交通,当导游或其他旅游专业人员;参加职业运动会;政府任务,包括外交、军事和国际组织人员,但不包括在访问国执行的公务,也不包括带薪的学习、教育和研究活动等。
    健康医疗指在惯常环境以外的所有健康、医疗活动。
    宗教朝拜为宗教原因离开惯常环境的旅游。出席婚礼和葬礼一般都归人“探亲访友”一类。但在有些国家,这种仪式具有很强的宗教内涵。
    其他包括未列入的其他目的。这一项对入境旅游特别有用。过境旅游者属这一类。仅仅机场转机而不入境,可以说在法律上没有进入这个国家。但若是经过第三国(地区)去目的地,或从目的地途径第三国(地区)回家,在第三国(地区)均作入境停留的话,他就是第三国的入境游客了。
    此外常见的分类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按年龄划分为老年旅游者、中年旅游者、青少年旅游者;
    ●按消费水平划分为豪华旅游者、经济旅游者等;
    ●按旅游活动内容划分为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会议旅游者、疗养旅游者、体育旅游者、探险旅游者、文化交流旅游者等;
    ●按组织形式划分为团体旅游者、散客旅游者、包价旅游者等。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旅游业概述
第1章  旅游学入门
1.1 旅游是什么
1.2 “旅游者”的界定及其形成条件
1.2.1 “旅游者”概念界定
1.2.2 “旅游者”的类型
1.2.3 “旅游者”的形成条件
1.3 旅游活动与旅游活动管理的诸要素
1.3.1 旅游活动过程
1.3.2 旅游管理诸要素
1.4 旅游学科体系和基本研究方法
1.4.1 旅游学科性质
1.4.2 旅游学的理论体系
1.4.3 旅游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2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2.1 “前旅游时代”:闲逸与早期的旅行活动
2.1.1 “前旅游时代”的界定
2.1.2 中国古代旅行的类型其及特点
2.2 大众旅游时代:近代旅游的开端与中外旅游的发展
2.2.1 进现代旅游业产生的原因
2.2.2 世界近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标志和表现
2.3 多元化的后旅游时代:当代旅游的发展
2.3.1 旅游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社会事实”
2.3.2 当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2.3.3 “旅游产品谱”与“新型旅游者

第3章  职业机会与能力
3.1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与职业预测
3.1.1 新时期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
3.1.2 新时期国内外旅游业职业预测
3.2 职业要求与途径范围
3.3 浙江会展业发展和会展人才需求

第二篇  旅游业及经营管理
第4章  旅游业
4.1 旅游业概述
4.1.1 基本概念
4.1.2 旅游业构成
4.1.3 旅游业性质
4.1.4 旅游业的特点
4.2 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2.1 旅游业在推动旅游活动发展中的作用
4.2.2 我国旅游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4.3 旅游交通运输
4.3.1 旅游交通的含义
4.3.2 航空运输业
4.3.3 铁路运输业
4.3.4 汽车运输业
4.3.5 水上运输业
4.3.6 特殊交通工具
4.3.7 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4.4 旅游购物业
4.4.1 传统旅游商品的定义与范围
4.4.2 旅游购物的一个理论框架

第5章  旅游资源、市场与旅游动机
5.1 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5.1.1 旅游资源分类
5.1.2 旅游资源评价
5.2 旅游市场的概念及划分
5.2.1 旅游市场的概念
5.2.2 旅游市场的划分
5.3 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
5.3.1 旅游市场需求
5.3.2 旅游市场的供给
5.4 国内外旅游市场概述
5.4.1 国际旅游市场概述
5.4.2 中国旅游市场
5.5 旅游动机与旅游行为
5.5.1 旅游动机
5.5.2 旅游行为

第6章  旅行社及旅游产品的销售管理
6.1 旅行社的市场定位
6.1.1 旅行社的概念及内涵
6.1.2 旅行社的作用与职能
6.1.3 旅行社的市场定位
6.2 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分类与指导思想
6.2.1 旅行社旅游产品的概念
6.2.2 旅行社旅游产品的分类
6.2.3 旅行社推出旅游产品的指导思想
6.3 旅行社旅游产品的营销与销售过程
6.3.1 旅行社产品的营销
6.3.2 旅行社产品的销售
6.4 旅行社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组合
6.4.1 我国旅游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6.4.2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6.4.3 充分认识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6.4.4 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第7章  酒店业及相关服务
7.1 酒店的起源、发展及其作用
7.1.1 西方酒店业的起源和发展
7.1.2 中国酒店业的起源和发展
7.1.3 酒店业的作用
7.2 酒店业发展趋势和国内市场分析
7.2.1 酒店业发展趋势
7.2.2 国内市场分析
7.3 经济型酒店的定位与发展
7.3.1 什么是经济型酒店
7.3.2 经济型酒店的特点
7.3.3 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与趋势
7.4 酒店的管理与营销策划
7.4.1 酒店的管理
7.4.2 酒店营销策划
7.5 餐饮、会议与度假的服务管理
7.5.1 餐饮服务管理
7.5.2 会议服务管理
7.5.3 度假旅游服务管理

第8章  景区、主题公园及其他
8.1 景区的构成、特征与分类
8.1.1 旅游景区概念
8.1.2 旅游景区的构成
8.1.3 旅游景区的特征
8.1.4 旅游景区的类型
8.2 中国旅游景区的演化
8.3 国外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
8.3.1 主题公园的定义和来源
8.3.2 主题公园的发展
8.3.3 与传统旅游产品的区别
8.4 国内主题公园的规划、开发与发展趋势
8.4.1 国内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
8.4.2 国内主题公园的规划、开发与发展趋势

第9章  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管理
9.1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9.1.1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9.1.2 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趋势
9.2 旅游目的地类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
9.2.1 历史文化名城
9.2.2 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
9.2.3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9.3 旅游目的地类型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
9.3.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9.3.2 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思路
9.4 旅游目的地类型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
9.4.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9.4.2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9.4.3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建议
9.5 旅游目的地类型四:区域中心城市的开发与管理
9.5.1 区域中心城市的概念
9.5.2 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机制
9.5.3 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9.5.4 旅游中心城市
9.5.5 区域中心城市开发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第三篇  旅游的体验和社会影响
第10章  旅游体验
10.1 旅游体验的概念和质量
10.1.1 旅游体验的概念和内容
10.1.2 旅游体验的质量和内涵
10.2 旅游观赏
10.2.1 旅游观赏的概念和特点
10.2.2 旅游观赏过程中的三种审美形态
10.3 旅游交往
10.3.1 旅游交往的作用
10.3.2 旅游交往的形式
10.3.3 旅游者与其他群体的交往
10.3.4 旅游交往的原则
10.4 旅游消费
10.4.1 旅游消费的概念
lO.4.2 旅游消费的构成
10.5 体验式旅游
10.5.1 体验经济下的旅游
10.5.2 体验式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10.5.3 体验式旅游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第11章  旅游社会影响
11.1 旅游的经济影响
11.1.1 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11.1.2 旅游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11.2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1.2.1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11.2.2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11.3 旅游的环境影响
11.3.1 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11.3.2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第四篇  旅游业的宏观管理与可持续发
第12章  中国旅游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
12.1 国家旅游管理体制
12.1.1 国家旅游行政组织的概念
12.1.2 国家旅游管理体制模式
12.1.3 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
12.2 旅游行业组织及行业管理
12.2.1 旅游行业组织的性质与职能
12.2.2 旅游行业组织的种类
12.2.3 我国的旅游行业组织
12.2.4 国际旅游组织
12.3 中国的旅游政策与法规
12.3.1 旅游政策与法规概述
12.3.2 我国当前的旅游政策
12.3.3 我国当前的旅游法规
12.4 中国的旅游标准化
12.4.1 旅游标准化概述
12.4.2 中国的旅游标准组织
12.4.3 中国的旅游标准体系
12.4.4 中国的主要旅游标准

第13章  旅游规划、容量及协调发展
13.1 旅游规划的类型及基本内容
13.1.1 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
13.1.2 旅游规划的类型
13.1.3 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3.2 旅游容量的概念和类型
13.2.1 旅游容量的概念
13.2.2 旅游容量的类型
13.3 旅游容量的测定和调控
13.3.1 旅游资源容量的测定
13.3.2 生态容量的测定
13.3.3 旅游容量的调控
13.4 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13.4.1 旅游业的构成
13.4.2 旅游业的特征
13.4.3 旅游产业结构
13.4.4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3.4.5 中国旅游业的现状
13.4.6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建议

第14章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4.1 旅游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4.1.1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4.1.2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4.1.3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4.1.4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14.1.5 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旅游环境承载力
14.1.6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14.2 生态旅游及《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推行
14.2.1 生态旅游
14.2.2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的推行
14.3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五篇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
第15章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5.1 中国当代旅游业的发展特点
15.2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15.3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
15.4 WTO与中国旅游业
15.4.1 面临挑战
15.4.2 战略选择

第16章  世界旅游宣言与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16.1 世界现代旅游组织
16.1.1 国际性旅游组织
16.1.2 地区性旅游组织
16.1.3 国家旅游组织
16.2 不同时期的世界旅游业发展宣言
16.2.1 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
16.2.2 阿卡普尔科旅游宣言
16.2.3 旅游权利法案和旅游者守则
16.2.4 海牙旅游宣言
16.3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不同模式
16.3.1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两种类型
16.3.2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五种模式
16.3.3 两种类型和五种模式的小结
16.4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