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北中部的高阳工业区为研究个案,从该工业区20世纪的发展历程揭示中国乡村工业的发展面貌。《中国的经济革命》把高阳工业区的发展分为三个不相连续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爆发,初步的原料和销售市场被战争打断;第二个阶段从抗日战争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结束了私营纺织企业和乡村纺织的历史;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至今,高阳成为当今中国毛巾、毛毯、毛线以及其他纺织品重要基地。作者指出,高阳乡村工业的生产方式是与20世纪全球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中国的社会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在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和经营模式、所有制模式的不断变革。进而作者总结了中国乡村工业的典型生产模式——高阳模式,其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原料的供给和产品的销售均不在当地。实际上这是当今中国乡村工业的普遍模式,从高阳模式的成功,透视出当今中国“经济奇迹”的奥秘。作者从历史走向了现实,从传统中国找到了认识当今中国的路径。所以,该书的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学术和实际意义是明显的。
展开
——王国斌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
顾琳教授的论证是宏大的,但同时又是非常具体的。当一些学者从理论上将中国最近的工业增长和前工业化社会的某些特征联系起来的时候,顾琳教授则提供了一个在跨越20世纪的档案资料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的案例。
——彭慕兰 加利福尼亚大学尔亚大学尔湾分校
顾琳教授的这本著作提出了一些关于20世纪及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具有挑战性的卓见。作者在长期对1949年以前高阳织布工业研究的基础上,又考察了“后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改革。与其他大多数的研究相比,这本书成功跨越了1949年这一学术研究上的鸿沟,对l949年前后的社会做出了同等重要的分析……总之,任何一个对近代中 国历史或者经济发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最好著作之一中有所得。
——蒂姆?赖特 英国舍菲尔德大学
顾琳教授的这本著作有着重要贡献,因为它将“历史”带到了关于当前改革时期中国乡村工业化的争论……顾琳教授的研究强有力地提醒我们中国早期乡村工业化实践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早期实践和当今乡镇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这本著作行文优美,论证有力,处处都显示着扎实的研究功力。那些对中国乡村工业化、经营实践和经济史感兴趣的读者更应该阅读本著作。
——陈意新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威明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