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伟大的治淮工程<br> 第一节 立志水利报国<br> 我于1921年7月4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陈中凡,一生从事大学教育,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我从小接受正规教育。1937年初中毕业时,遇到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很快沦陷。我随父亲溯长江西上,于次年2月抵达四川成都,在那里完成了高中学业。期间,我游览了灌县都江堰,它设计之完善、工程之宏伟、2000多年来造福四川盆地,深深打动了我,使我立下了水利报国的决心。1940年我考上战时迁到重庆沙坪坝的国立中央大学,就读于工学院水利工程学系。<br> 1939年,开始了震撼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也就是我上大学的第二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战斗,1943年下半年战争发生转折,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对德、意、日等法西斯轴心国展开全面反攻。当时中月的半壁江山都沦陷于日寇之手,出海港口全被阻断。为了得到盟国军援物资,当务之急是反攻被日寇侵占的中国滇西和缅甸,打开出海通道。由于中国缺乏空军和工兵,需要美军提供空中支援和筑路支援。为了满足美军来华参战的需要,1944年年初国民政府征调重庆、昆明两地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配’属中国远征军或美国远征军司令部充当随军翻译.员。我们虽然是被动应征,但受爱国热情的激励,满怀豪情地踏上了抗日征途。<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