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29977
  • 作      者:
    贺灿飞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贺灿飞,1972年12月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94年和1997年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8月毕业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1997-1998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2001-2003年为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助理教授,2003年以来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研究领域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区位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等。
    现为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城市规划》和Eurasian Geographv andEconomtcs编委。2007年5-12月被聘为世界银行咨询专家,为《世界发展报告2009》撰写关于中国产业集聚的专题研究报告。主持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1项和面上项目2项。
    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代表性中文论文见于《地理学报》、《经济研究》及,《管理世界》等期刊,英文论文发表于Regional.Studies.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Eurastan Geography andEonomlcs,UrbanStudies,InternationalMigrationReview.China&World Economy),Growth and Change PostCommuntst Economies以及Geographische Rundschau等期刊。著有《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与公共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曾获第九届全国青年地理学科技奖(2007)、北京大学奖教金北京银行奖(2007)和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4)。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济转型逐步引入了市场竞争和全球化力量,同时给予了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自主权。中国制造业在市场、政府以及全球化等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空间重组。本书在全面综述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基础上,建立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与中国产业区位的理论关系。采用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对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与集聚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总结了中国制造业地理格局的时间与空间变化模式,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地理集中和集聚的形成机制,验证了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的经济有效性。本书批判性地吸纳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解释中国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现象,但更突出中国经济转型及其制度特殊性对产业地理格局重组的影响。
    本书可供管理学、经济学、城市与区域、地理学等领域内的研究人员和学生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产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研究方法综述
    第一节  引言
    经济活动通常集中在少数地区,产业地理集中的原因可能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等(Surico,2003)。产业地理集中反映产业产值或就业集中在少数地区,但产业地理集中可能是由于内部规模经济或资源优势导致少数几个大企业在少数区域的集中,也可能由于外部规模经济吸引大量中小企业而导致的地理集聚,即产业集聚;而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地理聚集称之为产业集群。因此产业地理集中的概念最广泛,而产业集群既涵盖产业联系又包括企业地理接近。
    近年来,产业地理集中研究成为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他们发表了大量关于产业集中的研究成果。这些实证研究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找到合适方法来衡量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文献中使用了许多衡量产业地理集中的系数,一些衡量产业的总体地理集中程度,另外一些控制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衡量产业地理集聚;一些是基于区位理论提出的,另一些则缺乏理论基础,仅是统计参数;一些基于行政单元,另一些基于连续空间。为了辨识产业集群,学术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了许多定量辨识方法,如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图谱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基于产业空间分布的空间联系与空间相关分析和区位商法等。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产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研究进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业地理集中的理论发展
一、从古典区位论到现代区位论
二、从新古典贸易理论到新经济地理理论
三、从内部规模经济到外部规模经济

第三节 产业地理集中的实证研究
一、地理集中的产业分析
二、产业地理集中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中国产业地理集中实证研究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产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研究方法综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指数
第三节 产业地理集聚程度指数
第四节 基于地理距离的产业集聚系数
第五节 产业地理分布特征描述方法
第六节 产业集群的定量辨识方法
第七节 对我国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解中国产业地理集中
第三节 产业地理集中的测量与模型建立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态势与省区专业化特征
一、数据来源
二、产业地理集中和专业化的总体趋势
三、制造产业地理集中特征
四、省区制造业专业化特征

第五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初步解释
第六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经济转型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产业区位
一、经济市场化与产业区位
二、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区位
三、区域分权与产业区位

第三节 中国产业政策与产业地理格局
一、产业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二、实施产业政策的工具
三、产业政策制定与执行:多利益主体博弈
四、各阶段主要产业政策回顾
五、相关政策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第四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制造业地理格局变化
第五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影响因素:验证理论假设
一、模型与变量
二、实证结果
第六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产业与空间尺度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背景:资源优势、集聚经济与区域分权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格局:大中小类产业分析
一、测量方法与数据
二、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地理分布
三、中国两位数制造业的地理格局
四、中国三位数和四位数制造业的地理格局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形成机制
一、模型与变量选择
二、统计结果分析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劳动力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与北京制造业地理集中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制造业地理集中的测量和数据来源说明
第三节 北京市制造业结构与地理分布
一、北京市制造业结构
二、北京市制造业地理特征“

第四节 劳动力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与北京市产业地理集中
一、变量与模型设定
二、实证结果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格局:大中小类产业分析
一、数据来源说明
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特征
三、两位数制造业地理集聚
四、四位数产业地理集聚
五、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地理集聚比较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集聚形成机制的地理差异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江苏省与安徽省制造业地理集聚对比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测量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江苏省和安徽省制造业地理集聚比较
一、江苏与安徽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
二、江苏与安徽制造业地理集聚水平
三、两位数制造业地理集聚省区比较
四、四位数制造业地理集聚省区比较

第四节 江苏省和安徽省制造业地理集聚差异原因
一、产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的一般解释
二、江苏与安徽产业地理集聚差异的区域性因素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区域制造业产业集群辨识——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业集群辨识方法——主成分分析及其发展
第三节 北京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辨识
第四节 北京市集群产业的地理分布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 区域制造业产业集群辨识——区位商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辨识——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
一、数据来源
二、集群辨识的标准
三、四位数产业的辨识结果
四、小结

第三节 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特征
一、总体情况
二、空间特征
三、产业集群的企业规模结构特征
第四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产业劳动生产率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和劳动生产率
一、中国制造业产业地理集中
二、产业地理集中和劳动生产率

第四节 中国产业地理集中与劳动生产率
一、全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业地理集中的关系
二、全国制造业分行业劳动生产率和产业地理集中关系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产业地理集聚与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北京市制造业地理集聚
一、测量产业地理集聚
二、北京市制造业地理集聚

第四节 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产业分布影响因素
一、外资产业选择的模型设计
二、统计结果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中国制造业省区区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与模型设计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省区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第四节 中国各制造业省区地理分布影响因素
一、制造业省区分布影响因素
二、各制造业省区分布影响因素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产业结构趋同的理论分析
一、市场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趋同
二、全球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趋同
三、地方分权与中国产业结构趋同

第三节 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特征
一、测量方法与数据
二、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演化
三、产业结构相似性的省区差异
四、区域产业结构相似性

第四节 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剖析
一、模型与变量选择
二、统计结果分析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