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技术就是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对供应链不同客户、不同节点的执行效率进行信息交互式管理和监控,对商品资源、物流资源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程度的目的。
(3)操作层协同,虽然处于供应链协同的最低层,但却是战略层协同和战术层协同的基础和前提。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行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操作层协同,企业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同步运作、双方组织成员的沟通互动、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等一系列活动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加强了彼此的紧密联系。因此,供应链成员在这3个层面上表现出的协同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了供应链协同的绩效产出和鲁棒性。
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原则,即系统和成员的一体化和互补性。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的展开主要有两种方式:中枢式和平台式。中枢式的协同管理通常由某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巨头为核心来推进的。①为了解决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作业问题,或者是为了解决核心企业与外围供应商及其代理商的协作问题。在协同作业的模式上往往由核心企业主控,核型企业通常是供应链管理的投资方,当然也是收益最大方。外围企业同核心企业协同作业带来信息共享,通过参与带动自身的管理提升,也通过融入供应链的协同过程成为共同受益方。平台式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实施通常由行业协会或行业联盟牵头,其采用的模式通常为ASP,即由第三方定义协同作业模式,由其执行,并由其进行管理。企业是这个平台的使用者,并按照服务协议缴纳服务使用费。供应链的参与者不具有太强的垄断性,供应链管理模式由多方参与定义,ASP作为经营者投入高额成本。这两种方式各有其特定的使用环境,有时在运作模式上也是相互借鉴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