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农民非农化的产生和发展<br> 第一节 中国农民工的演化过程<br> 一、农民非农化的历史背景:城乡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br> 中国农民非农化的产生和发展起因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br> 城乡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形式。在二元结构理论中,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954年他发表了题为《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文章,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资本主义”部门,又称现代部门;一个是“维持生计”部门,也称传统部门。这两个部门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效率、资本运用、收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发展形式。这一理论认为,现代部门是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而传统部门则依存于现代部门的发展。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性,不仅表现为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与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之问的二元经济结构,还表现为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长期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这一特殊性导致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独特性,即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对立、落后的农村与先进的城市分离的“双二元结构”。<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