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益实践与信息化:基于ERP的精益制造体系的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081972
  • 作      者:
    蔡颖,唐春明编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蔡颖先生,具有20多年资深的生产制造、工业工程的管理实践经验。曾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从事生产管理。曾在富士通公司担任生产主管,并实施运用精益生产与MRPII系统,担任过oracle高级制造顾问,思博亚洲华南地区咨询顾问部经理,Infor中国业务发展首席顾问,金蝶首席制造专家,国家863企业资源协同管理项目组成员,青岛大学客座教授。获得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PMP。 APSS协会的创始人(WWW.itapss.org),主导精益软件的设计和规划及可视化排程软件的设计和规划。多次在信息化著名媒体和信息化网站上发表关于ERP、精益、APS、TOC等文章。著有《ERP高级计划:APS供应链优化引擎》、《APS走向实践》。
  唐春明先生
  管理学硕士,获得美国APlcs协会CPIM认证.曾在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担任ERP咨询顾问、项目经理、资深系统分析师,之后加盟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先后担任总体设计规划师、产品经理,主导金蝶软件精益管理模块规划,参与大中型ERP项目实施与咨询,2008年初创立深蓝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兼咨询总监。
展开
内容介绍
  从精益思想和信息技术结合的角度,来诠释企业如何在信息化时代,驾驭信息技术的精益化变革来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也就是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帮助企业转向精益制造。按需生产、精益制造、柔性应变,这应该是制造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了,这也是构建精益供应链的基石。
  《精益实践与信息化:基于ERP的精益制造体系的设计》的第1-4章重点阐述了精益的原理和最新精益思想;第5-8章详细描述了精益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精益软件的功能实现:第9章详细介绍了精益的实现方法和实施过程;第10、ll章介绍了国内外的主要精益软件的特点和实际的精益信息化成功案例。
  驾驭信息技术的精益化变革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精益更加柔性,使ERP更能发挥其所长,实现真正的精益工厂和精益供应链。一个公司向精益生产转型,实际就是在平衡“推式和拉式”排产的过程中,将混合式排产系统和现有业务流程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精益信息化和精益生产技术,就会获得良好的竞争优势。当然,信息技术本身并不是提升经济价值的关键,只有当信息技术与创新的精益商业模式结合在一起时,企业才能创造商业价值。
  《精益实践与信息化:基于ERP的精益制造体系的设计》可作为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与供应链管理人员以及信息化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生产管理咨询行业的咨询顾问、IT行业里的软件开发人员及关注精益生产与信息化的人士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精益制造和企业信息化工程都是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的延伸,但是两者的管理理念是不同的,各有优点。如何把两者的优势有效地集成,既是学术界  一研究的问题,也是制造业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制造业的潮流所在。在制造业不景气的时候,更要抓住这个机会,对信息技术再思考和利用,以完成各个层面的改造。在现场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等物理层面的工作中,精益生产表现出独到的优势:而在职能管理层面,以及采购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信息化的作用相当明显,而两者又互相支持和帮助。本书在精益生产和信息化工程上做了勇敢和认真的探索和尝试,列举了很好的案例。
    ——齐二石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理事长
    制造企业转向精益生产已势在必然,精益生产的执行流程如何与ERP的运作流程相融合,并借助信息系统使其自动化,这是此书重点论述的,希望能给企业在信息化的时代融入精益的基因,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范玉顺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统集成研究所所长
  中国经济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中国企业面对国际企业越来越强烈的竞争,仅仅注重引入先进技术是不够的,更需要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思想,直至创造更先进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赶超的梦想。精益思想是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企业成功的精髓,精益信息化是将精益思想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管理体系,也是当今中国企业摆脱落后、避免淘汰的重要手段。本书将对读者和企业了解、掌握精益信息化方法起到促进作用。
      ——李京生 研究员高工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
展开
目录
第1章 精益制造与精益信息化
1.1 精益制造的概念
1.1.1 精益制造
1.1.2 精益思想
1.1.3 精益企业
1.1.4 精益战略
1.1.5 精益信息化
1.2 精益制造的内容
1.3 精益制造的胜利
1.4 制造系统的历史
1.4.1 手工生产系统
1.4.2 批量生产系统
1.4.3 MRP物料需求计划系统
1.4.4 FCS有限能力计划系统
1.4.5 TOC约束理论的DBR同步计划系统
1.4.6 APS高级计划与排程SCM的引擎
1.4.7 精益生产系统
1.4.8 敏捷制造系统
1.5 什么是拉式生产
1.5.1 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1.5.2 MRP和看板的本质区别
1.5.3 库存超市拉动系统和顺序拉动系统的区别
1.5.4 连续拉动和广播式拉动的区别
1.5.5 推和拉的本质区别
1.6 中国制造企业的结构缺陷分析
1.7 中国制造企业成长之路
1.7.1 传统的制造企业
1.7.2 信息化集成的企业
1.7.3 信息化敏捷的企业
1.7.4 精益管理的企业
1.7.5 精益信息化的企业
1.7.6 供应链透明的企业
1.7.7 供应链联盟的企业
1.7.8 供应链协同的企业
1.7.9 供应链自适应的企业
1.7.10 供应链精益价值的企业

第2章 精益工厂执行系统
2.1 精益生产系统的关键要素
2.2 价值流规划VSM
2.2.1 VSM的目的
2.2.2 什么是价值
2.2.3 价值流的范围
2.2.4 价值流VSM分析
2.2.5 什么是价值的流动
2.2.6 如何识别浪费
2.2.7 如何绘制价值流图
2.3 生产线设计与布局
2.3.1 做出过程流动图表
2.3.2 计算Takt(节拍时间)
2.3.3 工厂布置以前把关键路线优化
2.3.4 标准操作分化表
2.3.5 车间重新布局
2.3.6 定义生产单元
2.4 柔性的人员调度
2.4.1 做增值工作的员工
2.4.2 减少步行浪费
2.4.3 自动识错防错报警
2.4.4 通过IPK过程看板来调整
2.4.5 生产线上配备员工
2.4.6 实际和设计的比较
2.5 生产线平衡
2.5.1 生产线平衡概述
2.5.2 生产线平衡分析
2.5.3 生产线平衡的方法
2.5.4 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和原则
2.6 单元线之间的平衡
2.7 看板拉动与执行
2.7.1 什么是看板
2.7.2 看板的分类
2.7.3 看板的作用和使用规则
2.7.4 看板的形式
2.7.5 双卡系统
2.7.6 单卡系统
2.7.7 单箱看板(OneBin)运作逻辑
2.7.8 双箱看板(17woBin)运作逻辑
2.7.9 多卡(箱)看板(MultiBin)运作逻辑
2.7.10 换模单元线批量看板运作逻辑
2.7.11 一次性看板
2.7.12 看板用法
2.7.13 看板拉动路径的设定
2.7.14 看板张数的计算
2.7.15 看板拉动系统
2.8 需求管理
2.8.1 需求滚动计划
2.8.2 需求混合计划
2.8.3 需求节拍计划
2.9 多种制造环境下的看板运用
2.9.1 面向库存环境
2.9.2 面向订单装配环境
2.9.3 面向订单生产环境
2.9.4 面向订单设计环境

第3章 精益工厂的计划运用
3.1 计划编制的方式与步骤
3.2 生产线顺序排程
3.3 均衡化生产
3.3.1 换线单元的计划顺序
3.3.2 换模单元线的计划顺序
3.3.3 按需求比例排顺序
3.4 总装配线排程
3.4.1 数量均衡
3.4.2 品种均衡
3.4.3 混合装配
3.4.4 生产均衡柜
3.5 APS装配顺序约束
3.6 子装配线排程
3.6.1 子装配线超市看板管理
3.6.2 子装配线主计划MPS管理
3.6.3 子装配线JIs(JustInSequence)同步管理
3.7 单元线排程
3.8 计划KPI监控过程

第4章 精益物流与供应链
4.1 精益思想与供应链管理
4.2 供应商交货排程
4.3 VMI.供应商管理库存
4.4 精益自适应供应链
4.5 精益物流
4.5.1 精益物流的内涵
4.5.2 精益物流的运输
4.6 按需物流、精益供应与敏捷响应

第5章 ERP与精益制造
5.1 在ERP里如何实现精益生产
5.1.1 设置符合精益环境的物流
5.1.2 设置符合精益的BOM和工艺流程
……
第6章 精益业务流程与角色分析
第7章 精益软件系统功能
第8章 精益与其它先进系统
第9章 精益实施要点
第10章 精益软件系统介绍
第11章 精益自动化案例
后记驾驭信息技术的精益化变革
附件一:在《2007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管理及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暨IT技术应用推动管理变革趋势论坛》的主题演讲
附件二:对话APSS协会谈多品种小批量的按单生产模式
附件三:对话e-works谈精益供应链
附件四:精益自动化调查问卷
附件五:精益FAQ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