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803462
  • 作      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编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1978年,全国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全年的收入只有七十多元,有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社员收入在五十元以下,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一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造成这种局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左”的错误的干扰,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运动不断,搞得人心惶惶,无心抓生产;二是体制的束缚,“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展开
精彩书摘
    农村改革因何始于安徽成于安徽
    邓小平曾坚定地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1993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安徽考察期间感慨地说:“安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这一历史性的贡献,是安徽人民的功劳,是安徽人民的骄傲,也说明安徽人民有革命的精神和创造智慧。”
    农村改革,也就是大家平常说的包产到户。包产到户是农村改革的起点,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段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万里说过,仔细研究这一段历史,写清楚这一段历史,无疑对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对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当此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和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召开“1978年至1992年农村改革学术研讨会”之际,笔者作为一名党史研究工作者,我着重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农村改革,为什么始于安徽,成于安徽?安徽农村改革的成功,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何在?
    一、穷则思变,安徽人民敢为天下先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又曾是“左”倾错误的重灾区。改革之前,“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推行左的东西特别积极,农村的问题特别严重,农村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艰难,一些地区的农民甚至连吃饱肚子这一基本生活要求都很难得到保证。
展开
目录
农村改革因何始于安徽成于安徽
贵州的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由来与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哲里木盟的成功实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山东的确立
改革土地经营管理体制 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河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及其影响
广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回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海郊区农村的建立和完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沈阳农村改革述评
新疆农牧区改革的回顾与思考(1978—1992)
河南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启示——以1978—1992年江苏乡镇企业发展为例
1978年至1992年浙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与影响
天津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历史回顾
广东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与发展
广东山区的开发建设(1978—1992)
1978—1992年福建农村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市场的建设及其反思
我国农村改革全面展开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经验探析
西黄垡启示录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与城乡关系调整
1978年至1992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特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