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17504
  • 作      者:
    陶爱祥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从总体上已经迈入小康社会。现在我国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目前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必须解决。其中,农村问题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展开
作者简介
    陶爱祥,河海大学博士,淮阴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几年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各类文章2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导师郑垂勇教授的悉心指导,本人从心底表示深深的谢意。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学生的热情,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写作思路,到论文的修改,每一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对此,学生将永远铭记。并且将以老师为榜样,争取在学术上有所进步。
展开
精彩书摘
    总结以上学者观点,有一些特点:一是就新农村建设论述新农村建设,没有走出农村建设的旧框架。事实上,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要想使得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采用新的思路。二是就农村建设某个方面进行强调。三是众学者对农村建设的论述理论层面较多,实践操作层面较少。
    在新的形势下,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按照这个方针,我们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而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有鉴于此,新农村建设思路应该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全面促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进程。具体可以分为:一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以创建节约型社会、环保型社会的标准,运用循环经济理论达到这个目标;二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这方面也可以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这里所说的资源是广义的,不仅是指经济资源,还有社会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三是制度创新,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制度建设的滞后。先进科学的制度资源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行。为此,必须运用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制度创新;四是新农村建设的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构建以共同富裕、环境友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富足为目标的新农村评价体系,必须贯彻循环经济理念,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成果。在中国真正的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起步于1998年,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原则
    关于循环经济的含义。曲格平认为,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并且指出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别。同时阐明循环经济主要有三个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的含义。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本课题的特点、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1.2.1 本课题的特点
1.2.2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3.1 区域经济理论
1.3.2 科学发展观
1.3.3 制度创新理论
1.3.4 循环经济理论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4.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4.3 现有文献评述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
1.6 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实践综述
2.1 我国农村建设历史回顾
2.1.1 乡村建设运动k
2.1.2 人民公社运动
2.1.3 改革开放至今
2.2 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背景分析
2.2.1 农业所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基本完成
2.2.2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2.2.3 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
2.2.4 农村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2.2.5 我国经济发展正在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
2.2.6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2.3 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
2.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原则
2.4 国外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及启示
2.4.1 国外新农村建设的回顾
2.4.2 国外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启示
2.5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2.5.1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2.5.2 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2.6 本章 小结

第3章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 建立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3.1.1 可以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3.1.2 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理论的发展
3.1.3 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3.2 建立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
3.2.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3.2.2 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
3.2.3 稳定性与灵活性统
3.2.4 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统
3.2.5 代表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3.2.6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3.3 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反映生产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
3.3.2 反映生活宽裕程度的评价指标
3.3.3 反映乡风文明程度的评价指标
3.3.4 反映村容整洁的指标
3.3.5 反映管理民主的指标
3.4.新农村建设指标评价模型及评价
3.4.1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模型
3.4.2 模型的评价
3.5 本章 小结

第4章 新农村建设投入产出模型研究
4.1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4.1.1 农村教育
4.1.2 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
4.2 新农村建设投人产出模型
4.2.1 投入产出模型因素分析
4.2.2 模型结果分析
4.3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确定
4.3.1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要求和指导思想
4.3.2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思路
4.4 本章 小结

第5章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5.1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历程
5.1.1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5.1.2 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成果
5.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5.2.1 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则
5.2.2 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5.3 中外农业循环经济实践概述及分析
5.3.1 日本循环型农业的实践
5.3.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成果
5.4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不足之处
5.4.1 思想认识滞后
5.4.2 规划和指标体系不健全
5.4.3 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
5.4.4 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督处罚不力
5.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点方向和措施
5.5.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方向
5.5.2 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
5.6 本章 小结

第6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6.1 我国农民收人现状分析
6.1.1 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
6.1.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6.1.3 农民增收缓慢对社会的影响
6.2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6.2.1 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民增收机制的必要性和可饿
6.2.2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民增收机制的特征
6.2.3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民增收的原则
6.3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民增收策略
6.3.1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6.3.2 农民收入增长模型
6.3.3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民增收策略
6.4 本章 小结

第7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7.1 农村制度创新的作用和原则
7.1.1 新农村制度创新的作用
7.1.2 新农村制度创新的指导原则
7.2 农村现行制度分析
7.2.1 新农村制度创新的动力
7.2.2 农村现行制度的缺陷
7.3 新农村制度创新的思路和形式
7.3.1 新农村制度创新的思路
7.3.2 新农村制度创新的形式
7.4 新农村制度创新的内容
7.4.1 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7.4.2 新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7.4.3 新农村户籍制度创新
7.4.4 新农村就业制度创新
7.4.5 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7.5 本章 小结

第8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人才开发策略研究
8.1 新农村建设人才现状分析
8.1.1 新农村建设人才内涵
8.1.2 新农村建设人才的现状
8.2 新农村建设人才开发的原则
8.2.1 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的原则
8.2.2 实用性原则
8.3 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开发策略
8.3.1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开发新农村建设人才
8.3.2 加强循环经济人才的培养
8.3.3 提升人才循环力
8.3.4 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体系
8.4 本章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的重要研究结论
9.2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3 本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全文附表索引
附录B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