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结构转换分析,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业结构转换,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在城乡二元制度下,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不断集聚和生长现代生产力,但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的转移却受到抑制。不仅如此,还号召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就业,实施城市人口向农村倒流的“逆城市化”政策。这与刘易斯提出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不同,与经济增长过程中结构转变的“标准型式”也不同。在工业化先行国,产业结构转换和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基本上是同步的。例如,农业劳动力份额的下降和农业产值份额的下降速度之比,英国在1801-1961年间为1:1.1,美国在1839-1965年间为1:1.6,加拿大在1870-1965年间为1:1.4。中国农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70%下降到1978年的25%;而农业劳动力由1952年的17317万人增加到1978年的29426万人,增长69.9%,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52年的85.6%变为1978年的84.2%,即20多年内几乎没有变化。在经济结构的重心转移到城市、转移到工业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如此之众的农业人口,这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绝无仅有。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允许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促进了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并发生了两个转折性变化。一个是以1992年为转折点,农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绝对数量开始持续减少,到2006年农业部门的从业人数比1991年减少了6537万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