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住宅产业化(执笔:吴东航)
3.1 住宅产业化概述
3.1.1 背景与意义
日本的住宅产业化是从20世纪的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它的背景是大量的住房需求,原动力是政府的方针政策,实施的骨干力量是民间企业。而在至今为止50多年的时间中,它所体现的效果和意义,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住宅产业化的开始可能有具体的目的和目标,而当它真正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之后,伴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经济沉沦,它也在自我调整与更新,持续地生存和发展着,并没有因为原来的目的有了变化,或者目标已经达成了,而失去了意义。
20世纪的50年代是日本战后的混乱期,大量的城市住宅在战火中烧毁,大量的侨民和旧军人又陆续地回到日本,住宅不足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如何在短期内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住宅成为首要课题。这就是日本走向住宅产业化的时代背景。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建筑材料由土、木等自然材料转向使用钢材、水泥、非铁金属、塑料等人工材料。建筑工程原来以现场加工成形为主,随着使用人工材料的增多,现场外的预制成型的力度逐渐增大,许多工作可以在现场以外进行了,而将这些工作集中于固定的工厂,建立工业生产的流程,无论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从物质上形成了住宅产业走向工业化的基础。
1955年成立的日本住宅公团,从一开始就提出工业化方针,以大量需求为背景,组织起学者、民间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了建材生产和应用技术、部品的分解与组装技术、商品流通、质量管理等产业化基础技术的开发。然后,向民间企业大量订购工厂生产的住宅部品,向建筑商大量发包以预制组装结构为主的标准型住宅建设工程,由此达到高速度高质量地建设公共住宅、解决住宅不足问题的目的。与此同时,培养出了一批领跑企业,以他们为核心,逐步向全社会普及建筑工业化技术,向住宅产业化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