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93280
  • 作      者:
    杨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到山东省科学基金项目,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Y2008H11)以及山东省软件科学项目,山东省乡土性技术创新及其激励机制研究(2008RKA159)的资助。
展开
作者简介
    杨丽,山东轻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激励理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级课题五项,其中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2项,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社科规划课题两项,参与多项省级课题。获得过山东省软科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抽出我国乡土性技术创新大量涌现的宏观背景为农业产业集群,分析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村的内源式发展的关系,研究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原因、程序、传播及其与专业性技术创新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宏观背景——农业产业集群<br>    乡土性技术创新在地理上的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有的地区有零散的创新,有的地区有大量的创新,考察乡土性技术创新大量出现的地区,可以发现这些地区大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农业产业集群。这是因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交流频繁,各种信息及经验类知识传播迅速,形成了产业集群特有的学习氛围。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的空间和近距离的模仿的榜样,同时产业集群是一种创新网络,这种创新网络为乡土性技术创新提供了天然的价值增加途径,保证了创新的传播、交换和技术文化的不断更新,从供给方面为乡土性技术创新提供重大推力。另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农民提供了与市场的密集接触机会,从需求方面为乡土性技术创新提供重大引力。本部分主要对我国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宏观背景——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分析,下一部分分析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集群的互动演化机理。<br>    2.1农业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br>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全球化现象,既存在于工业、商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又存在于传统农业之中。国内外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高薪技术产业等领域,对传统的农业集群研究不多。学界一般认为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始于马歇尔(1920)的《经济学原理》,他对产业的地区性集聚做出了解释。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迈克尔·波特的《论国家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和保罗·克鲁格曼的《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政治经济学期刊》1991年第3期)的发表,才引发了理论界对产生饊研究的热潮,并使得产业饊理论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展开
目录
第1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研究综述<br>1.1 农业技术创新研究综述<br>1.1.1 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br>1.1.2 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特点及主体研究<br>1.1.3 对影响农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的研究<br>1.1.4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与推广的研究<br>1.2 乡土性技术创新研究综述<br>1.2.1 国外学者关于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的现状<br>1.2.2 国内学者关于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研究现状<br>1.2.3 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及研究展望<br>1.3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内涵界定<br>1.4 本章小结<br><br>第2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宏观背景——农业产业集群<br>2.1 农业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br>2.2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br>2.2.1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br>2.2.2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br>2.2.3 农业产业集群的特点<br>2.3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具体案例介绍<br>2.3.1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br>2.3.2 山东青州花卉产业集群<br>2.3.3 福建省武平县的野生花木集群<br>2.3.4 山西太谷县的果菜产业集群<br>2.3.5 河北乐亭县的果菜产业集群<br>2.3.6 湖北仙桃黄鳝养殖业集群<br>2.3.7 其他农业产业集群<br>2.4 本章小结<br><br>第3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机理<br>3.1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具体案例<br>3.1.1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br>3.1.2 青州花卉产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br>3.1.3 湖北仙桃的黄鳝养殖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br>3.1.4 福建省武平县的野生花木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br>3.1.5 山西太谷县的果菜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br>3.1.6 河北乐亭县的果菜产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br>3.2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机理<br>3.2.1 乡土性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集群初生期的重要诱因<br>3.2.2 乡土性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期的重要动力<br>3.2.3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专业性技术创新的合作促进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升级<br>3.3 本章小结<br>3.3.1 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乡土性技术创新的案例<br>3.3.2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br><br>第4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村的内源式发展<br>4.1 农村的内源式发展相关理论研究<br>4.1.1 内源式发展的概念探讨<br>4.1.2 内源式发展的实践<br>4.2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村发展模式的案例<br>4.2.1 寿光与青州农村的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内源式发展<br>4.2.2 诸城农村的外源式发展<br>4.3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村发展模式的路径与绩效的比较<br>4.3.1 乡土性技术创新是内源式发展的起点,农业龙头企业是外源式发展的起点<br>4.3.2 发展过程的特征的比较:网状发展与线性发展<br>4.3.3 以乡土性技术创新为起点的内源式发展会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br>4.3.4 以乡土性技术创新为起点的内源式发展会使发展的利益分配更有利于农民<br>4.4 以乡土性技术创新为起点的内源式发展会使县域经济的外向性更强<br>4.5 研究结论与展望<br><br>第5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发展状况调查<br>5.1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br>5.2 背景数据统计分析<br>5.2.1 受访人性别与年龄分布<br>5.2.2 受访人教育程度分布<br>5.2.3 受访人在村里和专业技术组织或协会的职务和职称分布<br>5.2.4 受访人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年数分布<br>5.3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产生原因与创新程度<br>5.3.1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产生原因<br>5.3.2 乡土性技术创新程度<br>5.4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关键人物的影响分析<br>5.4.1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关键人物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br>5.4.2 乡土性创新的关键人物对农业集群整体乡土性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br>5.4.3 农村勇于创新的能人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br>5.5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过程<br>5.6 对乡土性技术创新的使用与支持<br>5.7 本章小结<br>5.7.1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产生原因与创新程度<br>5.7.2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关键人物的影响分析<br>5.7.3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过程<br>5.7.4 对乡土性技术创新的使用与支持<br><br>第6章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专业性技术创新的关系<br>6.1 研究目的与构思<br>6.2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正规农业机构专业性创新的互动关系<br>6.3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正规农业机构的专业性技术创新的擅长领域<br>6.3.1 乡土性优于专业性的技术创新领域<br>6.3.2 专业性优于乡土性的技术创新领域<br>6.4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正规农业机构的创新对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br>6.4.1 乡土性与专业性技术创新在产期调节技术中的地位<br>6.4.2 乡土性与专业性技术创新在提高蔬菜(花卉)品质技术中的地位<br>6.4.3 未来蔬菜(花卉)产业发展需要特别加强的技术中乡土性与专业性技术创新的分布<br>6.5 本章小结<br><br>第7章 总论与展望<br>7.1 研究的主要结论<br>7.1.1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界定<br>7.1.2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宏观背景是农业产业集群<br>7.1.3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机理<br>7.1.4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农村的内源式发展<br>7.1.5 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地位、创新过程、使用与支持<br>7.1.6 乡土性技术创新与专业性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br>7.2 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br>7.3 研究的不足之处<br>附录一寿光乡土性技术创新调查问卷<br>附录二青州的乡土性技术创新调查问卷<br>附录三图形目录<br>附录四表格目录<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